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回歸野生的朱鷺(下)

自然環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朱鷺滅絕的危機讓世界鳥類保護工作者感到憂心忡忡。環境廳決定捕獲倖存的朱鷺進行人工飼養。但捕獲後的朱鷺陸續死去,最後僅存一隻。這時,中國傳來了喜訊:發現了野生朱鷺!

野生朱鷺最終滅絕

上世紀20年代,在島根縣的隱岐群島上也棲息著很多隻朱鷺。這裡的朱鷺也被狩獵和土地開發逼入絕境,1950年之後再沒有朱鷺生存的消息了。

在朱鷺的另一處棲息地能登半島,1929年在眉丈山發現有朱鷺生存。10年後發現了由17~18隻朱鷺組成的鳥群。但到了1964年僅剩下1隻名為「能里」的朱鷺,1970年被捕獲後移送到佐渡朱鷺保護中心。此時人工飼養的朱鷺僅剩一隻,野生朱鷺減少到10隻。

1965年嘗試對佐渡的兩隻受到保護的幼鳥進行人工飼養,但第2年其中一隻死亡,解剖後在體內檢測出了農藥。鑒於這種情況,1967年在佐渡的清水平設立了可為鳥類提供安全食物的「佐渡保護中心」。

全球危機感增強

此時,朱鷺的保護已成為國際問題。僅發現於日本的朱鷺是否會就此從地球上消失呢?這種危機感在世界鳥類保護工作者中與日俱增。

1979年,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現國際鳥盟)會長李埔里(S. Dillon Ripley)給當時的首相大平正芳寄去一封信,提議「應儘早捕獲成年朱鷺,通過人工飼養繁殖後代。」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給環境廳寄去了同樣內容的信件。

是捕獲朱鷺進行人工飼養,還是在自然環境中進行保護,經過激烈的討論,環境廳決定進行人工飼養。1981年,佐渡僅存的5隻野生朱鷺(1隻雄鳥,4隻雌鳥)全部被捕獲,在保護中心進行人工飼養。野生朱鷺最終滅絕。而捕獲的朱鷺在保護中心也相繼死去,最後只剩下了「金」。

下一頁: 從中國傳來喜訊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