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回歸野生的朱鷺(下)

自然環境

朱鷺滅絕的危機讓世界鳥類保護工作者感到憂心忡忡。環境廳決定捕獲倖存的朱鷺進行人工飼養。但捕獲後的朱鷺陸續死去,最後僅存一隻。這時,中國傳來了喜訊:發現了野生朱鷺!

朱鷺的生態

世界上朱鷺的同類共有25種。其中,包括朱鷺在內的6種被指定為某種程度的瀕危物種。朱鷺身長70~80公分,翼展130~160公分,喙長15~18公分。雄鳥體重1.8~2公斤,雌鳥比雄鳥小一圈。面部和腳部皮膚裸露呈紅色。

朱鷺,鵜鶘目朱鷺科。分佈在北韓、中國和日本,數量驟減,瀕臨滅絕。被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和國際保護鳥類。
朱鷺,鵜鶘目朱鷺科。分佈在北韓、中國和日本,數量驟減,瀕臨滅絕。被指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和國際保護鳥類。

朱鷺通常是幾隻、十幾隻成群結隊集體行動。它們構築起直徑60公分左右的巢,4月上旬產下3~4枚卵。處於繁殖期的朱鷺非常敏感,如果有人類或天敵接近,它們就會立即放棄築巢。

初雪時節的「朱鷺色」最美
初雪時節的「朱鷺色」最美

「朱鷺色」這個詞現在已不再有人使用,它指的是略帶黃色的淡而柔和的桃紅色。朱鷺羽毛的顏色在非繁殖期內大部分呈白色,翅膀最長的羽毛和尾羽略帶朱鷺色。從繁殖期前的1月下旬開始,臉面一帶的頭部皮膚轉黑,剝落的黑色粉狀物質擦到身體上,將頭部和背部也染成灰黑色。這種罕見的變色方法在鳥類中僅見於朱鷺。

以前在佐渡島生活

有滅絕之虞的朱鷺從前曾一直悄無聲息地生活在佐渡的山中。1930年在佐渡的兩津市召開了由報社主辦的聚會,新穗村(現佐渡市)的後藤三四九在會上證實,自己目睹深山中尚有朱鷺生存。

目睹朱鷺的第一手資料被報紙登載,鳥類學家和政府官員聞訊趕來。經過一番大張旗鼓的調查,結果發現確有朱鷺生存,1933年證實朱鷺在新穗村築巢。據說朱鷺再次被發現時數量有60~100隻。1934年朱鷺被指定為天然紀念物,此後於1952年升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

第2次世界大戰開戰後,朱鷺不再受到眷顧。戰爭中乃至戰後,佐渡嚴重缺乏能源,山裡的樹木大量被砍伐用於燃料。二戰結束後,在新穗村從事農業生產的高野高治發現每天都有朱鷺來水田裡覓食。1930年前後曾有27隻朱鷺聚集於此,但數量逐年減少。

高野認為,這是因為山被砍得光禿禿的,冬天覓食的濕地被積雪掩埋,朱鷺找不到食物。他不忍坐視,於是抓來小河蟹和青蛙放到水田中。此後,越來越多的人為朱鷺帶來食物。從1950年到1975年左右的25年間,在當地人的保護下,朱鷺的數量基本維持在10~20隻。

下一頁: 野生朱鷺最終滅絕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