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下)

社會

北海道棲息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丹頂鶴,然而由此又產生了各種問題。丹頂鶴倒是渡過了瀕臨滅絕的危機,可農民卻開始抱怨農業受到鳥害了。人與鶴真的能夠共生嗎?

停止餵食

明治時代以後,適宜丹頂鶴築巢的濕地由於開墾和開發而大幅減少,北海道東部保留的濕地在20世紀50年代後減少了約40%。在種群數量增加和棲息地減少的雙重夾擊中,丹頂鶴的「住房緊張」問題日益嚴峻。

約有450多對丹頂鶴以北海道東部的濕地為中心築巢,夏季遷徙到各地生活。但冬季期間種群數量的9成以上集中在釧路地區,其中半數依靠3處投喂場所投喂的食物生存。它們靠每年投喂的33t飼料渡過嚴冬。

受時代大潮的影響,這裏越來越多的農民因後繼無人而棄農。畜產農戶便集中起來組建公司,很多人都是每天到畜舍「上班」。畜舍被管理得井井有條,丹頂鶴再不能隨便鑽進去了,食客的地位並不安穩了。

環境省於2013年策劃制定了《丹頂鶴棲息地分散行動計畫》,準備將來全面停止投喂行動,並制定了今後20年間在本州形成越冬鶴群的長期計畫。第1步計畫已開始實施,即從2015年起的5年間將投喂場所投喂的食物減半。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計畫實施的第1年,大粒玉米受颱風侵襲全部倒伏,為丹頂鶴提供了意想不到的美食。不斷有丹頂鶴自行直奔農田而去,投喂場所反而變得空空如也。

下一頁: 保護活動進退兩難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