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下)

社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北海道棲息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丹頂鶴,然而由此又產生了各種問題。丹頂鶴倒是渡過了瀕臨滅絕的危機,可農民卻開始抱怨農業受到鳥害了。人與鶴真的能夠共生嗎?

「鶴立垃圾」

因為人類餵食,有些小傢伙不再怕人,它們成為牛舍的「食客」,伺機爭食家畜的飼料。丹頂鶴棲息地的畜產農戶裏都有「食客」寄居。成排的牛從柵欄裏伸出頭進食外面食槽中的飼料時,一排丹頂鶴便在另一側啄食牛飼料。它們面對面共用「同一槽飯」。

有的丹頂鶴到畜產農戶的垃圾堆和肥堆上覓食,倒真成了名副其實的「鶴立垃圾」(日語諺語,近似中文的「雞窩裡飛出金鳳凰」)。

在畜產農戶的垃圾堆上覓食的丹頂鶴(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有些農民對於丹頂鶴前來與家畜爭食有心理準備,出於保護丹頂鶴的考慮而「高抬貴手」,當然也有農民把它們當作搗蛋鬼。丹頂鶴會啄食播撒在田裏的玉米種子,還會在臨近收割的麥田中亂踩亂踏。

在牧場,丹頂鶴會在覆蓋草料的塑膠布上啄洞,還會驚擾神經敏感的小牛,導致小牛受傷。因此,農戶們開始抱怨:「數量已經增加了這麼多,還要繼續增加下去嗎?」

下一頁: 停止餵食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