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下)

社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北海道棲息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丹頂鶴,然而由此又產生了各種問題。丹頂鶴倒是渡過了瀕臨滅絕的危機,可農民卻開始抱怨農業受到鳥害了。人與鶴真的能夠共生嗎?

在東亞的分布

除日本外,丹頂鶴還分布在俄國東南部、中國、韓國北部及北韓。夏季在中國東北部、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中游地區繁殖,冬季南遷到朝鮮半島及長江下流地區越冬。中、韓、俄三國以及蒙古和北韓等大陸地區所有丹頂鶴的種群數量約為1,700隻。相比之下,日本的丹頂鶴數量是世界最多的。

大陸地區丹頂鶴的保護措施落後於日本。不少保護區內丹頂鶴的種群數量不明。黑龍江流域的野火導致被發生變化,築巢的材料減少,另外中國的農田開發破壞了丹頂鶴的繁殖地,導致丹頂鶴的種群數量逐漸減少。其他國家也各自面臨著不同問題,如濕地的排水造田、野火、非法狩獵、食物缺乏等等。

將帶有腳環的鶴從俄國放飛到中國,絕大多數都是一去不復返,學者們對此表示擔憂。象徵著吉祥喜慶的丹頂鶴在中國非常受歡迎,有目擊者稱,丹頂鶴被捕獲後成為富裕階層的寵物。

有些自然保護區內還將丹頂鶴群的表演作為特色節目。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籌畫中曾討論過用丹頂鶴代替鴿群飛過天空,但最終沒有付諸實施。

近年來,秋田、石川及宮城縣各發現1隻丹頂鶴。DNA檢測表明,它們均來自大陸。通過基因層面的研究最近得知,來自日本與大陸的丹頂鶴存在著很大差異。

為了尋求保護丹頂鶴的合作,丹頂鶴保護研究小組從2007年開始連續3年組織日韓中俄美等國從事保護研究工作的活動家召開國際研討會,就目前面對的課題及對策進行磋商。2009年設立「國際丹頂鶴網(IRCN)」,學者之間的交流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

下一頁: 軍事分界線成為鶴的樂園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