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下)

社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北海道棲息著世界上數量最多的丹頂鶴,然而由此又產生了各種問題。丹頂鶴倒是渡過了瀕臨滅絕的危機,可農民卻開始抱怨農業受到鳥害了。人與鶴真的能夠共生嗎?

姿態優雅的鶴鳥

鶴的種類除丹頂鶴外,較為有名的有飛到山口縣周南市和鹿兒島縣出水市等地越冬的白頭鶴(Hooded crane)和白枕鶴(White-naped crane),此外還有灰鶴(Eurasian crane)、蓑羽鶴(Demoiselle crane)、白鶴(Siberian crane)和沙丘鶴(Sandhill crane)等少數仙鶴飛到日本越冬。

丹頂鶴是鶴中的明星。體長125〜152cm,翼展240cm,全身呈白色,從眼先到喉、頸為黑色。頭頂裸露無羽,呈紅色,類似於雞冠。「丹頂」的「丹」這個漢字就是紅色的意思。白、黑、紅三種顏色搭配,呈現出一種無法形容的優雅感。

丹頂鶴。在西伯利亞東南部、中國東北部、北海道釧路與根室地區繁殖。大陸的丹頂鶴冬天遷往朝鮮半島和中國東部,而北海道的丹頂鶴是留鳥,終年生活於此。特別天然紀念物。(插圖:井塚剛)

丹頂鶴是雜食動物,主要食物包括昆蟲及其幼蟲,蝦蟹等甲殼類動物,蝸牛和田螺等貝類,泥鰍、鯉魚和珠星三塊魚等魚類,青蛙,雛鳥,野鼠等哺乳類動物,水芹、繁縷和水櫟等植物的葉、芽及果實。

在濕地的淺灘上用乾枯的蘆葦等野草和樹枝搭起直徑約150cm的圓盤形鳥巢,3到5月間產下1~2枚卵。雌鳥和雄鳥交替孵卵,經31~36天後孵化成功,約100天後幼鳥學會飛翔。

下一頁: 在東亞的分布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