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環境,重獲新生

丹頂鶴再逾千隻(上)

社會

石弘之 [作者簡介]

丹頂鶴作為「瑞鳥」自古為人們所喜愛。以前日本全國都可以看到丹頂鶴的身影,明治時代的濫捕濫殺致使丹頂鶴在本州銷聲匿跡,瀕臨滅絕。現在,由於喜愛丹頂鶴的人們積極開展保護活動,其種群數量由33只奇跡般地恢復到1,800隻。

從33隻到千隻

1924年,有人在釧路濕地目睹了10幾隻丹頂鶴的身影。1935年,包括其繁殖地在內,丹頂鶴被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但這種鳥卻銷聲匿跡。「日本野鳥會」創始人中西悟堂於1939年到訪北海道時曾經尋找過丹頂鶴的蹤跡,他記載道:「四處找了1天,也沒遇到。」

1952~1953年,1萬多名國中小學生和上班族加入到尋找丹頂鶴的隊伍中來,最終確認的丹頂鶴數量僅有33隻。國家急忙將丹頂鶴升級為特別天然紀念物。國家和地方政府開始親自出面保護丹頂鶴,丹頂鶴的數量逐漸恢復,1962年為178隻,1988年為424隻,到2000年增加到740隻,保護措施終於初見成效。

自然保護團體積極開展收購丹頂鶴棲息地的「國家信託運動」。此外還採取各項保護措施,如種植丹頂鶴的食物蕎麥,移植水芹,放養泥鰍魚苗等。1993年,丹頂鶴被列入「珍稀野生動植物物種」。

2004年,丹頂鶴數量突破期待已久的1,000隻大關,實現了「千羽鶴」的目標。2016年更是增加到1,800隻。為丹頂鶴數量的恢復做出最大貢獻的是冬季投餵食物活動。此前,由於冬季食物缺乏,丹頂鶴的種群數量一直未能如願成長。

筆者在鶴居村的投喂場所採訪

自1950年投喂成功之後,各地開始設立投喂場所。目前環境省管理下的投喂場所有3處,北海道廳管理下的中小規模投喂場所有20處,共計23處。

攝影:nippon.com編輯部

標題圖片:從「阿寒國際鶴中心分館」的投喂場所起飛的丹頂鶴

關鍵詞

環境 自然 野鳥

石弘之ISHI Hiroyuki簡介與署名文章

環境記者、環境學家。歷任朝日新聞社編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高級顧問(奈洛比、曼谷)、東京大學研究所教授、尚比亞特命全權大使及北海道大學研究所教授。其間參與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工作,兼任中東歐環境中心理事(布達佩斯)、日本野鳥會理事等職。主要著作有《地球環境報告》、《吉力馬札羅山冰雪消融》《名著中的地球環境史》(岩波書店)、《遍及地球的足跡——探訪環境破壞現場》(講談社)、《鐵絲網的歷史》、《感染症的世界史》(洋泉社)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