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奇人物

小野洋子:變革時代的先鋒藝術家

文化

上世紀60年代,作為導致披頭四樂團出現裂痕的罪魁禍首,小野洋子(Yoko Ono)遭受到全世界的譭謗。由於小野的思想和行為過於前衛,因此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社會的理解。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藝術家和社會運動家的本質與功績。

先驅者:性別差異與多元文化的視角

從前衛藝術、現代音樂,到搖滾樂、流行樂,小野涉足的藝術領域非常廣泛,同時她還作為女性解放、反戰與和平運動的急先鋒,在其廣泛涉足的每一個領域內都發揮了先驅作用。更準確地說,是她過於超前了。讓人有一種感覺:21世紀眾人所具備的思想和方式,她從20世紀開始就展示在公眾面前了。

舉例而言,多樣性、性別差異和多元文化等堪稱是現代藝術中頗具代表性的問題,但早在半個世紀前,小野就把這些問題作為自己作品的主題了。如今回想起來,上世紀60年代小野積極參與其中的藝術組織「激浪派」,正是由各類少數派組成的表達者團體,當時的紐約藝術現場還是以白人男性藝術家為主流,而這個團體卻由聚集在紐約藝術現場一隅的移民、外國人、黑人、亞洲人以及女性組成。激浪派在拉丁語中意為「流轉」,這種自然形成的潮流終將帶來生生不息的大潮。

令小野一舉成名的是她在1965年的活動「Cut Piece」中表演的奇異的行為藝術。小野一動不動地坐在舞臺正中央,觀眾按順序登上舞臺,將她的衣服裁成碎片。這次表演通過觀眾與藝術家將「看」與「被看」顛倒過來的「合謀」,通過不斷重複「剪」與「被剪」這一行為,暴露出當時尚且默默無聞的日本青年女藝術家在多重意義上屬於社會弱者的現實。小野通過以身體呈現自身屬性的方式,揭露出投向視覺藝術的視線之本質——包含著男性慾望的潛意識中的暴力。小野不動聲色表達的這一觀點,在她與藍儂相識後,又成為「Plastic Ono Band」通過搖滾樂這個青年文化的擴音器唱響的女性解放之歌。不僅小野的觀點對後世女權主義的形成產生了影響,藍儂自稱「家庭主夫」並開始親自養育子女的行為如今也由家庭廣泛滲透到社會之中。

1965年在紐約卡內基大廳(Carnegie Hall)表演行為藝術「Cut Piece」(Photo: Minoru Niizuma, © Yoko Ono; Courtesy of Lenono Photo Archive http://imaginepeace.com)

下一頁: 《願望樹》:大家共同實現夢想

關鍵詞

藝術 音樂 傳奇人物 披頭四樂團 音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