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傳奇人物

小野洋子:變革時代的先鋒藝術家

文化

上世紀60年代,作為導致披頭四樂團出現裂痕的罪魁禍首,小野洋子(Yoko Ono)遭受到全世界的譭謗。由於小野的思想和行為過於前衛,因此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得不到社會的理解。現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藝術家和社會運動家的本質與功績。

約翰與洋子:互為知音

2017年6月,全美音樂出版商協會(NMPA)宣布,在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樂曲《Imagine》的作者中,加入小野洋子的名字。藍儂生前在接受採訪時曾明確表示,兩人的名字作為歌曲作者排列在一起也是他本人的願望。

1971年發行的歌曲《Imagine》是一首名曲,它通過呼籲人們想像沒有天堂和地獄,也沒有國家的世界,唱響反戰與和平的宣言。歌詞是在小野洋子的影響下創作而成的,這一點在當時就有看似不經意的提示,不過只有知情者才看得出來。在專輯《Imagine》背面下方印著一行小字:「想像雲朵從天空中滴落。在你花園裡挖一個洞,將它們全部珍藏。(imagine the clouds dripping, dig a hole in your garden to put them in.)」這是小野洋子「指令藝術(Instruction Art,以命令式的短文完成的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指令藝術」是一種觀念繪畫,不存在有形的實物,小野本人稱其為「在頭腦中組合而成的繪畫」,它是「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先驅。這些藝術行為的指令文字擺脫了能否展演的限制,與俳句或禪宗公案有相通之處。小野的著作《葡萄柚》(Grapefruit:A Book of Instructions and Drawings,1964年)以這樣一行文字開始:「讀完之後,燒了這本書」,而在最後一頁,約翰藍儂寫下的推薦詞是「這是我燒過的最偉大的書」。二人的莊重與幽默配合默契,可見藍儂是小野藝術上的知音,而小野也是藍儂的音樂最強大的合作者,堪比披頭士時代的保羅麥卡尼(Sir Paul McCartney)。

下一頁: 組織與前衛藝術家的交流活動

關鍵詞

藝術 音樂 傳奇人物 披頭四樂團 音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