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人」如是說

中日關係已進入深化理解的時期

文化

今天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關心日本的生活和文化。有在日工作、留學經驗的中國人創辦的特色雜誌《在日本》,為思考新時代的中日以及東南亞的未來,提供了交流平臺。

毛丹青 MAO Danqing

中國北京市出生。北京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7年赴日,供職於某商社。2000年成為雙語作家,2008年出任日本觀光大使。主要著作有《日本蟲眼紀行》等。

中日兩國年輕人共創《在日本》

關於改善今後中日關係,我最期待的是新中產階級的年輕人。中日的年輕人間有可以分享的土壤。這對沉浸於文革後政治鬥爭中的他們的父輩來說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量新中產階級正在中國產生,中日之間互相深化理解的時代到來了。不是在政治和經濟上,而是以生活文化為重心,開誠布公地暢談,互相加深理解,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這樣去做。

正是帶著這樣的想法,今年3月我們發行了《在日本》中文版,7月發行了日文版。5年前由不怎麼會說日語的中國年輕人們創辦的、發現日本文化的雜誌《知日》,如今已經銷售了300多萬冊。

今天,《在日本》則是由熟知日本文化的留學生們和日本學生們一起去深入挖掘日本文化。通過這個媒介,我希望能夠打開一扇中日關係的嶄新門扉。

採訪人:手島龍一(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理事長)

翻譯合作:JST中國綜合研究交流中心《客觀日本》

關鍵詞

中日關係 中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