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人」如是說

中日關係已進入深化理解的時期

文化

今天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關心日本的生活和文化。有在日工作、留學經驗的中國人創辦的特色雜誌《在日本》,為思考新時代的中日以及東南亞的未來,提供了交流平臺。

毛丹青 MAO Danqing

中國北京市出生。北京大學畢業後,就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1987年赴日,供職於某商社。2000年成為雙語作家,2008年出任日本觀光大使。主要著作有《日本蟲眼紀行》等。

「Hobonichi手帳」在中國受歡迎的理由

「Hobonichi手帳(記事本)」(發行:糸井重裏主辦的《Hobo日刊Itoi新聞》)現在在中國大受歡迎,我們探詢了這背後的原因。Hobonichi手帳的消費人群大部分都是8年級生,正是大學畢業剛剛進入社會的年紀。儘管並沒有出版中文版的手帳,但卻在中國的年輕一代中靜靜地流行開來。

隨著調查的繼續,意外的事實浮出了水面。喜歡使用Hobonichi的年輕人們是出於對父輩的某種反抗意識而感受到「手帳」魅力的。8年級生的父輩們是與我年齡相仿的50歲前後的人們,他們的幼年正處於文化大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期。我也是如此,那個時代,中國各地都被藏青或灰色之類的灰暗顏色所覆蓋。紅色也很少見,化妝之類的就更談不上了。那樣的年代所養育出來的人們,會有強烈的執著,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享受自由開放。即便是給孩子們穿的衣服也鮮豔亮麗,與文革時代形成鮮明的反差。

然而,他們的子女卻怎麼也喜歡不上父母輩的花哨艷麗風格,直白地說是土氣,總之就是俗不可耐。他們喜歡的是像無印良品那樣不張顯個性的設計,像Hobonichi手帳一樣樸素沉穩的顏色。實際上這種品味好的中國年輕人正在不斷增加,反映出中國城市中新的白領階級在逐步誕生。

新的白領階級文化的誕生

同樣的情形也反映在對村上春樹作品的接受上。在中華文化圈,村上的作品首先在臺灣引發熱點,之後在香港,然後是上海,最後在全中國廣泛擴散開來。如果生活方式與都市中的新白領階級不具共性,那麼要理解村上的文學可能會比較困難。村上的走紅也是與UNIQLO一樣,與他是否是日本人無關,只是因為小說有趣,而正巧他又是日本的作家而已。中國人十分嚮往美國的生活,但美國又是那麼遙遠的國家。於是在村上春樹那飽蘸了美國生活方式的作品,多少讓他們能過一過美國文化之癮。村上春樹的作品之所以為全世界人喜愛,我覺得理由或許就在於此。

下一頁: 中日兩國年輕人共創《在日本》

關鍵詞

中日關係 中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