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在廣島長崎的安魂曲

長崎的和平鐘聲——永井隆博士和他留下的核爆記錄

社會 文化

原野城治 [作者簡介]

1945年8月9日11時2分,浦上天主堂上空500m,第2顆原子彈爆炸。那裏是一個禁教令頒布以來在長崎形成的天主教徒聚居地。爆炸時,在天主堂裏進行祈禱的祭司和數10名信徒當場死亡,整座教堂被炸毀。附近的長崎醫科大學也有多人遇難。在醫科大學醫院遭受原子彈轟炸而身負重傷的醫生永井隆博士,從此開始了他的漫長戰鬥——一場將核爆受害者的記錄流傳後世的戰鬥。

《長崎和平鐘聲》:GHQ審查2年才出版

然而,永井博士於1946年8月寫下的《長崎和平鐘聲》這本隨筆,在出版卻是遇到種種阻力。它雖然是從醫學角度記錄對核爆受害的記錄,但因為是世界上第1本有關核爆受害的著作,因此遭到了駐日盟軍總司令(GHQ)的嚴格審查。歷經2年多時間,才最終獲得了出版許可,而且附加了GHQ方面的條件。

這個條件,是《長崎和平鐘聲》必須和記錄1945年2月日本軍隊在馬尼拉進行大屠殺的《馬尼拉的悲劇》這本書以合訂本的形式共同出版。《馬尼拉的悲劇》是由GHQ諜報部門將神父、軍人和市民對大屠殺的口述編輯而成的一本書。合訂本中,《長崎和平鐘聲》為160頁,《馬尼拉的悲劇》為159頁,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審查有多嚴格。關於該書出版前後的經過,永井隆的兒子永井誠一(已故)先生所著《永井隆》(聖保羅出版)一書中有詳細記述。

就這樣,《長崎和平鐘聲》終於在1949年1月出版。在當時日本紙張供應不足的狀況中,此書仍然成為了空前的暢銷書。同年7月,Sato Hachiro作詞、古關裕而作曲的同名歌曲發表後也大獲成功。演唱者藤山愛一郎於第2年抱著手風琴來到如己堂看望永井博士,並在1951年1月3日播放的「第1屆NHK紅白歌合戰」上作為壓軸歌手,動情演唱了《長崎和平鐘聲》。

同時,在1950年,松竹公司將本書改編成了電影。導演是大庭秀雄,編劇是新藤兼人、光畑硯郎、橋田壽賀子,主演是若原雅夫,月丘夢路和津島惠子等。由於這是第1部描寫原子彈轟炸的電影,需要經過GHQ審查,所以沒能從正面直接描寫遭受原子彈轟炸的狀況,側重強調了人們戰後重建的心願,沒有過多地刻畫原子彈轟炸這一慘劇。

此外,英國人還以永井博士的一生為題材拍攝了電影《All That Remains: The Story of Takashi Nagai(遺產:永井隆的故事)》,這部電影從2012年開拍,拍攝時間長達4年,將於近期公映。

「奇蹟創造者」海倫凱勒的慰問

永井德三郎先生

據「長崎市立永井紀念館」的館長、永井博士的孫子永井德三郎先生說,每年來紀念館參觀的人大約有15萬人。紀念館的前身是永井博士用個人財產為戰爭中的孤兒們建造的一座圖書室,名叫「我們的書箱」。後來,又利用僑居巴西的日本人的捐款和市裏的撥款,將圖書室改造成一座圖書館,並於1969年改為現在的名稱。紀念館中展示了永井博士的遺物和照片,在2000年進行了全面改建。雖然展覽空間不大,不過永井館長說,「來參觀的人當中,有的客人會默默地看上30分鐘、40分鐘才離去」。

當時有許多人來探望過永井博士,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48年10月8日海倫凱勒(Helen Keller)女士的突然來訪。這位被稱為「創造奇蹟的人」的偉大女性,雖然集盲、聾、啞三重苦難於一身,卻終其一生為社會福利和世界和平而孜孜奮鬥。和海倫凱勒女士的會面只有短短15分鐘,但是永井博士卻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在《我可愛的孩子啊》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握手了!一股暖流猶如在接通的電路中一樣,貫穿我的體內,瞬間流遍了全身。」

1949年5月27日,昭和天皇前來遭受原子彈轟炸的長崎進行慰問,接見了永井博士。3天後,永井博士親吻了運到浦上公民館的聖方濟沙勿略(San Francisco Javier)(*1)的聖腕(聖人的手腕遺骨——譯註),並接受了羅馬教皇特使吉洛伊(Sir Norman Thomas Gilroy)樞機的慰問。同一年年底,他成為了第1位「長崎市名譽市民」。

(*1) ^ 耶穌會創始人之一,首先將天主教傳播到亞洲的麻六甲和日本,天主教會將其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譯註。

下一頁: 「放棄戰爭」是核爆受害者的心聲

關鍵詞

放射線 長崎 原子彈轟炸 NAGASAKI 長崎鐘聲 永井隆 如己堂

原野城治HARANO Jōji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代表理事,新聞工作者。1972年進入時事通信社,歷任政治記者,駐巴黎特派員,秘書部長,編輯局次長。之後,任株式會社JAPANECHO社社長。2011年起任現職。2006年開始任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評議員。2008年獲「義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勳章。2009年任TBS電視台節目解說員。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