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響在廣島長崎的安魂曲

長崎的和平鐘聲——永井隆博士和他留下的核爆記錄

社會 文化

原野城治 [作者簡介]

1945年8月9日11時2分,浦上天主堂上空500m,第2顆原子彈爆炸。那裏是一個禁教令頒布以來在長崎形成的天主教徒聚居地。爆炸時,在天主堂裏進行祈禱的祭司和數10名信徒當場死亡,整座教堂被炸毀。附近的長崎醫科大學也有多人遇難。在醫科大學醫院遭受原子彈轟炸而身負重傷的醫生永井隆博士,從此開始了他的漫長戰鬥——一場將核爆受害者的記錄流傳後世的戰鬥。

「愛人如己」:名曰「如己堂」的住所

「慰藉、鼓勵、長崎的鐘聲,啊,和平的鐘聲響起」

Sato Hachiro作詞、古關裕而作曲、藤山愛一郎演唱的這首《長崎和平鐘聲》歌曲,曾在二戰結束不久的1949年廣為流唱。如今,距離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1945年8月9日)已經過去了70年。回顧當時,有一個人令我們不能遺忘,那就是曾經寫下《長崎和平鐘聲》等許多著作的放射科醫生、長崎原子彈轟炸的倖存者永井隆博士。

雕刻在「如己堂」附近坡道牆壁上的《長崎和平鐘聲》的音符和歌詞

永井博士本人雖也遭受了原子彈轟炸,但他卻救治了許多核爆受害者。永井的足跡及其著作,是原子彈轟炸這一人類「負遺產」的第一手證據;與此同時,他的一生,也是一位天主教徒祈求和平的愛的旅途。

在長崎的象徵——「和平祈念像」附近的一條坡道上,有一個兩張榻榻米大房間的小木屋。永井博士將它命名為「如己堂」。在患上白血病,飽受病痛折磨之中,永井在這裏用4年半的時間寫下了17本書。如己堂這個名字取自天主教中「愛人如己」的訓誡,包含了他不忘遇難者眾多的原子彈轟炸中心地區——浦上地區人們的傷痛累累的內心,自己也要憑藉著這份愛活下去的意志。

筆者拜訪了已經被許多日本人遺忘的永井隆博士的「如己堂」,並來到緊鄰如己堂的長崎市永井隆紀念館,採訪了紀念館館長、永井隆的孫子永井德三郎先生(49歲)。

遭原子彈轟炸前2個月,被告知「生命僅剩3年」

在「如己堂」為核爆倖存者做檢查的永井隆博士。「永井隆紀念館」內展示

永井隆博士1908年(明治41年)出生於島根縣松江市。長崎醫科大學(現在的長崎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從事放射線醫學的治療和研究,同時還積極投身於當時最嚴重的疾病——結核病的治療工作之中,因此患上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他被醫生告知「只有3年的生命」時,正是在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前的2個月。當時他只有38歲。

原子彈爆炸的那天,永井博士正在大學醫院,他的右顳動脈被切斷,身負重傷。最愛的妻子綠被燒死在家裏。永井博士這樣描寫轟炸後的場景:「地獄!地獄!聽不到任何呻吟。名副其實的死後世界!」(《長崎和平鐘聲》)

遭遇原子彈轟炸後的永井博士,拖著重傷的身體投入到救護和救援活動中。隨後,他撿出夫人的遺骨埋葬了起來,從8月12日起連續58天,擔任第11醫療隊隊長,在長崎市光山町設立了救護所,救治遭受原子彈轟炸的人。這期間,永井博士一度陷入病危狀態,但是奇蹟般地恢復了過來。

第2年(1946年),他升任長崎醫科大學教授,然而在這一年的7月,他病倒在長崎站,此後便一病不起。狹小的家中,他趴在被褥上,以驚人的毅力開始寫作。2年後,他搬進了「如己堂」,這間只有兩張榻榻米大的小木屋是浦上地區的人們四處找來用原子彈轟炸後火災中燒剩下的木材為博士搭建的。

下一頁: 《長崎和平鐘聲》:GHQ審查2年才出版

關鍵詞

放射線 長崎 原子彈轟炸 NAGASAKI 長崎鐘聲 永井隆 如己堂

原野城治HARANO Jōji簡介與署名文章

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代表理事,新聞工作者。1972年進入時事通信社,歷任政治記者,駐巴黎特派員,秘書部長,編輯局次長。之後,任株式會社JAPANECHO社社長。2011年起任現職。2006年開始任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評議員。2008年獲「義大利團結之星」騎士勳章。2009年任TBS電視台節目解說員。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