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的轉折之年

日本網際網路的開端與發展

財經 社會

有著「日本網際網路之父」之稱的作者,是日本電腦科學的最高權威,請聽他對日本網際網路發展和普及過程中的一些歷史事件的講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在摸索中前行的日本首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另一方面,要讓網際網路商業化,依靠大學裏的志工們作用是有限的。在美國,1990年美國地震研究中心的系統管理員Rick Adams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的公司AlterNet,成為網路服務供應商的先驅。Rick Adams也曾催促我開展網際網路商業活動,但在當時日本大學的研究中,還沒有走出校園在社會上展開商業活動的意識和想法。

不過,現實問題是,希望接入網際網路的組織團體急劇增加,已經遠非WIDE這一單純的學術研究機制所能應付得了,到了必須開辦公司的狀態了。1992年,大家你幾十萬我一百萬地,一起出資湊齊了當時創業所需的最低資本金1,000萬日圓。

但是,當我們向郵政省申請成立電信公司時,郵政省起初怎麼也不肯受理。申請書上有一欄要求填寫能夠開展電信業務的根據,我們就把迄今為止試驗網路的成果以及強大的技術專家團隊力量等內容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篇。但後來才知道,那一欄必須填寫的是銀行存款餘額的證明。也就是說,為了保護用戶利益,必須證明你的公司即便收益為零也有足夠資金維持業務正常運轉。

那時,除了日本電信電話公司(NTT)之外還能想到的電信0公司,就只有像第二電電公司這樣的大企業了,它是由豐田汽車為首的25家公司聯合成立的。當時的郵政省根本不理睬我們這樣的創業公司。經過這樣一段不太順利的時期,1992年我們創辦成立了IIJ公司(Internet Initiative Japan),網際網路商用服務供應商由此誕生。從結果來看,日本和美國的網際網路商業化運作幾乎是同時開始的。

網際網路隨Windows95的發售迅速普及,應用方面凸顯各種問題

20世紀90年代初期,日美兩國的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開始,實現了商業化,也就是說只要企業付錢就能夠獲得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而網際網路在普通人中間普及開來,則是從Windows 95發售後的1996年開始的。

90年代後半期,在美國,以率先開發網際網路相關軟體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為首,在這些大學裏從事網際網路開發的研究人員,幾乎全部投身於相關的商業活動。基礎研究等稍微超前一些的研究,反而變成了以日本為中心而開展。比如,與瀏覽器和電子郵件的「國際化」(除英語之外還能支持處理世界各國語言)相關的技術革新,以及基於當時被稱作「下一代網際網路協議」的IPv6的網路通信技術,都是日本引領開發的。

1999年,在我還沉醉於引領日本網際網路技術開發的某一天,慶應大學SFC同事、經濟學家竹中平藏問我:「村井,為什麼日本的網際網路這麼落後呢?」

一開始我覺得是他認識不足而已,但仔細問了問,他有如下一些理由:「網際網路無論行政服務上還是企業中,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這樣下去會不斷損害日本的經濟競爭力,日本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也將不斷衰退」。說來也是,美國的稅金申報,在採取激勵機制的同時,早就可以通過網路辦理了,金融機構也採用網上銀行等方式推動業務更加快速高效運轉。

儘管在網際網路商用化,日本幾乎是和美國同時起步的,但在實際應用方面,比起從電腦通信時代開始就已經利用個人電腦提供行政服務和展開商業活動的美國來說,日本是大大地落後了。在日本,除了大學研究人員和電腦相關企業之外,人們對利用網際網路能做些什麼完全沒有興趣,通過調查甚至發現人們還存在著拒絕的心態。

下一頁: 通過IT戰略推進政府行政業務電子化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網際網路 阪神大地震 JUNET WIDE項目 電信事業法 TCP/IP ARPANET Windows 95 UNIX NTT 服務提供商 竹中平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