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的轉折之年

日本網際網路的開端與發展

財經 社會

有著「日本網際網路之父」之稱的作者,是日本電腦科學的最高權威,請聽他對日本網際網路發展和普及過程中的一些歷史事件的講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大眾網路」和「電腦通信」的合作

在網際網路初期階段,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潮流,那就是「電腦通信」。日本90年代初期有PC-VAN、ASCIInet、Nifty-Serve等電腦通信服務,它們曾試圖與網際網路互通電子郵件,但存在著規則障礙。原因如上所述,電信公司之間是使用國際標準OSI來交換資料的。

網際網路是大眾網路,而電腦通信則是由既存的大型運營商主導的,嚴重受國際標準的束縛。但由於OSI並沒有實際發揮作用,使用三大公司電腦通信服務的用戶,無法與其他電腦通信服務公司的用戶之間互通郵件。

1990年,我搬到了慶應義塾大學的湘南藤澤校區(SFC)。於是,我在該校區安裝了上述3家電腦通信公司的線路,組建了能夠通過網際網路互通電子郵件的機制。要想連接NIFTY-Serve與PC-VAN、PC-VAN與ASCIInet,必須使用OSI方式聯接。但我們以要與網際網路交換郵件為由,將以上3家分別連上了網際網路。

最終,通過網際網路的郵件列表功能,事實上在3家公司的用戶之間都可以收發郵件了。在日本,網際網路獲得社會認可最重要的契機之一,就是與這種電腦通信的合作。

阪神大地震使網際網路的「知名度」大增

1995年,發生了一件日本網際網路普及過程中里程碑式事件。那就是,同年1月17日發生的阪神大地震。那時,電腦通信和網際網路之間已實現了對接。災區的志工們在國內利用電腦通信,通過網際網路與來自海外的援助人員攜手合作,表現得非常活躍。

電腦網路和電子郵件的使用,大大有助於人們的交流和社區建設——就是在1995年1月,整個社會強烈地認識到了這一點。

另外,就在普通人開始強烈關注網際網路的這一年的11月,Windows 95發售了(美國於同年8月發售),讓每個人都有了使用網際網路的可能,用戶因此而劇增。當年年底,「網際網路」入選「新詞流行語大獎」的前10位。

後來,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又使人們認識到,現今利用SNS和智慧手機、普通手機的網際網路成為了社會生活的基礎。就這樣,日本以這些實際體驗為基礎,大大深化了人們對網際網路社會化應用的認識。

下一頁: 在摸索中前行的日本首家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網際網路 阪神大地震 JUNET WIDE項目 電信事業法 TCP/IP ARPANET Windows 95 UNIX NTT 服務提供商 竹中平藏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