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的轉折之年

日本網際網路的開端與發展

財經 社會

村井純 [作者簡介]

有著「日本網際網路之父」之稱的作者,是日本電腦科學的最高權威,請聽他對日本網際網路發展和普及過程中的一些歷史事件的講解,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網際網路,原本是作為學術領域的試驗性網路發展起來的,用作大學、研究機關之間相互聯絡、交換論文及研究資料等非營利用途。1995年Windows95的發售,使得這個以研究人員為基礎的網路迅速普及開來。在此,我著重談談日本網際網路的發展及其社會背景。

JUNET——日本最早的研究用途電腦網路

網際網路的技術起源,通常認為是1969年由美國國防部的研發部門APRA主導開發的ARPANET和同年在AT&T公司貝爾實驗室誕生的UNIX操作系統。這兩個分別獨立開發出來的技術邂逅,便催生了網際網路。

ARPANET,其開發的動機並非出於大家常說的軍事目的,而是由於當時ARPA所研發的電腦過於昂貴,因此他們試圖有選擇地把其中幾臺電腦主機通過高度可靠的方法串聯起來,以共享計算資源和研究成果。「把世界上所有電腦串聯起來」的想法,並非一開始就出自美國國防部,如此的勃勃雄心其實萌發於一部分年輕研究人員當中。我也是其中之一。

1984年,當時我還是東京工業大學的一名研究人員。我使用從美國帶回來的數據機(modem),把東京工業大學、慶應大學和東京大學的電腦串聯起來,創辦了日本最早的學術電腦網路,命名為JUNET(Japan University Network)。但在當時,用數據機連接電話線路,是不被正式認可的行為。

第二年也就是1985年,發生了一件對日本網路發展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電信事業法》的頒布實施。之前由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和國際電信電話株式會社(KDD)兩家壟斷的通訊事業從此實現了自由化,多元化的電信服務受到各界的極大期待。

隨著這部法律的實施,數據機終於得以合法使用。但卻有人擔心組織之間相互發送電子郵件可能會對既有的郵政事業形成威脅。而且,組織之間相互通信使用的是網路通訊協議(TCP/IP),而非當時國家推進的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這樣是否可行也是一個問題。

以美國為中心,建成了很多學術領域的試驗性網路,這中間也包括日本的JUNET。但是,它們採用的聯網方式都不盡相同。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1990年前後,出現了把所有的學術網路聯接起來的動向。

在日本,由我牽引,1988年發起了由企業、大學、政府機構成員參加的「WIDE(Widely Integrated Distributed Environment)項目」聯合研究小組,以期推動基於TCP/IP的廣域通信。

在美國學術界,主導選擇TCP/IP作為聯網協議標準的,是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教授Lawrence Landweber的研究小組,這個小組承擔著建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CSNET(Computer Science Network)網路工程。這個網路的初衷只是為了讓研究者之間的資訊交換變得更快,所以一開始是以使用電子郵件為前提進行建設的。1981年開始投入使用的CSNET,在80年代通過TCP/IP方式把世界上180多所大學連結在一起。這成為美國主要網路的前身。WIDE是在1989年接入該網路的。這就是以學術領域為中心開端的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

下一頁: 「大眾網路」和「電腦通信」的合作

關鍵詞

東日本大地震 網際網路 阪神大地震 JUNET WIDE項目 電信事業法 TCP/IP ARPANET Windows 95 UNIX NTT 服務提供商 竹中平藏

村井純MURAI Jun簡介與署名文章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系教授。出生於1955年,1979年畢業於慶應大學工學系,1987年取得工學博士學位。 1984年創辦了日本第一個學術組織間的網路「JUNET」。1988年發起了名為「WIDE項目」的網際網路研究聯盟,致力於網際網路的網路建設和普及。他使早期網際網路向支持日語等多國語言方向發展。作為「日本網際網路之父」和「網際網路武士」,享有很高知名度。主要著作有《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新世代》(1995年、2000年,皆為岩波新書系列)、《網際網路基礎》(角川學藝出版,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