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松陰及其弟子們

世界和日本「志士」的首次接觸

歷史

吉田松陰被稱為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作為「尊王攘夷」的始祖,日本人已經將其神化,這反而讓今天的人們無法看清他的真實形象。有意思的是,外國人介紹松陰的事蹟比日本人還早。其中描繪的松陰的形象,是一位以其人格魅力感染了眾多門下弟子,並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決定性影響的人物。

1854年4月25日拂曉、伊豆下田港

在給日本帶來了歷史性衝擊的航海遠征「黑船來航」(1853年,嘉永6年)的第二年,美利堅合眾國海軍準將培理(Matthew Perry)率領由7艘軍艦組成的東印度艦隊再次造訪日本,逼迫德川幕府對其上一年提出的開國要求作出答覆。培理採取的是「砲艦外交」手段,艦隊甚至開進橫濱近海。3月31日,雙方在橫濱近海成功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即《日美神奈川條約》)。之後,為了釐定條約的細則,培理艦隊停泊在伊豆的下田港。期間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

4月25日清晨,培理艦隊的密西西比號軍艦的舷側,突然出現了兩位年輕武士搖著小船靠近過來,並準備用梯子登艦。在密西西比號艦長的指示下,兩人又在風高浪急中劃向旗艦波哈坦(USS Pawhatan)號,歷盡艱險,終於登上了甲板。高座在旗艦上的培理提督,通過翻譯質問他們的意圖。以下為培理後來向美國國會提交的遠征報告中的記載。

吉田松陰像(圖片提供:山口縣文書館)

「他們直率地坦白,他們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帶他們去美國,以實現周遊世界、增長見識的願望。……他們很有教養,能夠流暢而工整地書寫漢文,待人接物也禮貌幹練。提督得知他們的目的後答覆,他個人也很想帶幾個日本人到美國去,但遺憾的是不能這樣做。……對於提督的答覆,兩人非常驚慌,聲稱如果回到陸地上他們一定會被砍頭的,懇求允許他們留在船上。這個請求當場被乾脆但又禮貌地拒絕了。他們還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兩人用盡各種理由為能夠得到支持而辯解,希望訴諸於美國人的人道之心。最終,一艘小艇從軍艦上吊下來,兩人被送回陸地。兩人冷靜地稍示抗拒後,慨嘆著自己的命運,悄然下了艙門。小船劃到估計是他們出發的一帶讓他們登岸了。」(培理著,F·L·Hawks編撰,宮崎壽子監譯,《培理提督日本遠征記》)

日本禁止本國國民擅自出國,違禁者判死罪。即使在美國人眼中這兩人是無辜的,可按照日本法律他們就是罪犯,培理深知這一點。而且,此時美國剛剛強迫日本方面做出很大讓步締結了開國條約。在這個微妙時期,自己很難作出破壞日本法律的決斷。第二天,培理通過幕府的翻譯得知兩人安全上岸並被官府逮捕的消息。他在報告書中這麼記述了當時的感受。

培理看到了日本的未來

「這件事情很有深意,它顯示了兩位有教養的日本人的強烈求知欲,他們為增長見識敢於無視國家的嚴法,敢於賭上性命。日本人無疑是求知欲旺盛的國民,他們應該會歡迎能夠增長道德和知識能力的機會。這兩位運氣不佳,但他們的行動可以認為是該國國民的特質,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情更能體現該國國民的強烈好奇心了。他們的行動之所以受阻,只不過是因為極其嚴苛的法律和保證不違法的嚴密監視體系在起作用。從日本人的這種特性,可以推斷這個有趣的國家未來蘊含著怎樣的可能性啊,或許應該說,它是多麼有希望啊。」

這兩位,就是長州藩(現在的山口縣)出身的武士吉田松陰和他的弟子金子重輔。之後,兩人作為罪犯被遣返回長州藩,並被囚禁在長州藩的首府荻的監獄裏。第二年,金子重輔在獄中死去。而吉田松陰則被允許出獄,在家軟禁。這時,松陰繼承了叔父開辦的私塾「松下村塾」,教授附近的少年,並開始著書立說。但到了1858年,《日美修好通商條約》締結,松陰強烈反對條約,甚至策劃要暗殺當時的幕府老中(直屬將軍的、統攬國政的常設職位——譯註)。這時,以幕府大老(將軍的副手、臨時置於老中之上的最高職位——譯註)井伊直弼為中心正在對反幕府勢力開展名為「安政大獄」的大規模鎮壓。松陰再次被充滿戒心的長州藩當局逮捕,並被引渡給江戶幕府。結果,松陰於1859年被處以死罪,享年29歲。

囚禁松陰的野山監獄(現山口縣荻市今古荻町)

培理來航以後的德川幕藩體制末期,即所謂的「幕末」,那些激進的改革派活動家被稱作「志士」,他們高舉「尊王攘夷」「勤王討幕」旗幟,抵抗來自海外帝國主義列強的壓力,力圖改變國內體制。松陰作為他們的精神領袖,被後輩們推崇為殉教者。在下田發生的這件事情,可以說是世界和「志士」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的實例。之前,培理看到的都是現實版的「亞洲的停滯」——幕府首腦和官僚們展現出來的「無能、懦弱、不負責任」,而這次的下田偷渡事件無疑給培理帶來了強烈的衝擊。

下一頁: 松下村塾成為聖地

關鍵詞

明治維新 吉田松陰 松下村塾 長州藩 尊王攘夷 培理 史蒂文森 下田 偷渡 安政大獄 幕末時期 正木退蔵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