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的日本紅人加藤嘉一”?

(第一回)做日本海與太平洋的橋樑

政治外交

以率直的發言受到中國年輕人關注的加藤嘉一。nippon.com編輯委員竹中治堅教授對這位“中國的日本紅人”做了長篇人物訪談,展現了他“做國際社會與中國的橋樑”的抱負。

日本應成為真正的“橋樑”

竹中:日本人對這些很理解。

加藤:日本人很了解,歐美人則感到漢字的語感太難,像“以和為貴”、“領悟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什麼的。從古到今,日本不就是在中國與歐美之間生存過來的嗎?而今中國人卻說日本人是西方人。先生,您認為日本是西方人嗎?

竹中:不認為,但日本屬西方一邊。

加藤:在地緣政治學上可以說是屬於西方。不過據我所知,沒有任何一個日本人在文明或在文化上自認為是西洋人。

竹中:沒有。

加藤:在地緣政治學上,說美國不屬於亞洲,但它卻進入了亞洲;至少美國介入了東亞。不過,古往今來,日本一直處在東西方的中間。所以日本曖昧而搖擺不定。我是想說,在中國人作對外傳播的時候,或者在外國人理解中國的過程中,日本應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橋樑。

竹中:或許是這樣吧。

加藤:我現在必須馬上做的,是成為日本海與太平洋間的橋樑。這次在倫敦也有強烈的感受,我想這能夠提高日本的價值。

不迎合奉承得到評價?

竹中:一展無餘地體現日本人價值的契機,是2005年4月10日出演香港鳳凰衛視的訪談吧。

加藤:可以這麼說,實​​屬偶然之為。我在北京大學校園裏踢足球時,香港鳳凰衛視的人邀請我參加演出。由於我向來就有表現欲,所以在對鳳凰衛視絲毫不了解的情況下就跟著去了。

竹中:那麼,看到反日遊行有什麼想法嗎?

加藤:那時遊行已經結束,我在節目上主要談日本與中國如何克服危機,推進合作的問題。可能是覺得在電視裏我說的中國話“不錯”吧。後來我的中文寫作大有長進,不過發音還是當時更好一些吧。因為僅學了一年半就達到了那個水準。

竹中:是這樣。

加藤:從那以後,也許中國當局感到“他或許能起到非常獨特的作用”、“要是他,一定能不恭維奉承、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因為獻媚的人到處都是,我對此深惡痛絕。

鳳凰衛視在各界知名人士、政府高級官員中極具獨特的影響力。該衛視沒什麼綜藝節目,基本上都是新聞資訊、訪談、紀錄片等節目,所以上層人士很重視,願意去看。我想鳳凰衛視的平台還是重要的。

日本的對外宣傳是件棘手的工作

竹中:聲張日本的國家利益?

加藤:我絕對想探討的是“何為國家利益”。雖然在中國可以說“黨等於國家”,“黨凌駕於社會”,但在日本談到國家利益時,對它的理解卻分左與右,還存在代溝。所以在北京上電視時,我每次都會說“這是我個人的意見,我只能代表自己”。

對外宣傳日本是件非常棘手的工作。在電視上只有2分鐘的時間。我語速很快,但在規定的2分鐘之內發言還是很不容易。我曾對中國的某位高級官員說:“應該讓中國人也理解言論的多樣性。否則,你們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民主呢?如果不是逐漸適應,突然轉向的話會大爆炸的。”我想,因為我一直在說的就是這類話,所以能生存下來。

竹中:聽說後來鳳凰衛視的採訪不斷,是嗎?

加藤:還可以,是不斷,但也沒那麼頻繁,我還是跟電視保持距離的。首先是因為“他的中國話”,人們關心是“怎麼學的”,傳媒對這些感興趣。我回答說:“是跟貴國的阿姨們學的”。其後開始寫專欄,還時不時地在電視上露面。綜藝節目基本沒有上過,參演的基本上都是資訊節目和訪談節目。

竹中:是吧。

訪談:竹中治堅(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教授、nippon.com編輯委員)
攝影:高島宏幸

(下接第二回)

關鍵詞

中國 亞洲 外交 北朝鮮 加藤嘉一 中文 中國人 差距 香港鳳凰衛視 北京大學 國家利益 村上春樹 山梨學院大學附中 長距離接力賽 復旦大學 中國政府獎學金 天安門事件 胡耀邦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