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獨此一家”

三鷹光器將宇宙技術應用於神經外科顯微鏡

財經 科學 技術

由員工僅50人的小企業生產出的照相機被NASA採用,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的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50%。他們征服了從微觀到宏觀世界的秘密在哪裏呢?

開發牢牢鎖定焦點的顯微鏡

三鷹光器開發的「空間定位儀天鵝座」顯微鏡(1989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6年前開發的用於神經外科手術的顯微鏡「空間定位儀天鵝座(The Space Pointer Cygnus)」,這成為公司邁向救助生命的「醫療」領域的轉折點。這得益於我們與德國最高級品牌照相機徠卡(Leica)的際遇。

「當時他們公司的名字叫Wild-Leitz,正在開發用於道路測量等的高精度儀器『經緯儀』。我們兄弟都覺得『這東西不錯』,立即決定把它應用到手術顯微鏡上。目標就是外科醫療的『巔峰』——神經外科。花了三個月時間,我們完成了試製品,申請了專利,然後推銷給徠卡。結果很快就簽訂了進出口許可契約。」

當時,在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領域,同為德國的競爭對手蔡司公司(Carl Zeiss AG)在世界醫用顯微鏡市場占有絕對優勢,而徠卡公司,鏡頭雖然歷來得到世界公認,但醫療領域還是個弱項。中村兄弟從中看到了商機,他們的優勢就是長年積累起來的宇宙技術。

若是平行四邊形,無論如何移動,至對象的距離和角度都不會改變

「我們觀摩了有京都大學神經外科『名醫』之稱的醫生實施的手術,徹底追求在精細入微的神經外科手術中所必需的各種手術器件的平衡,尋求微弱振動的對策。當用顯微鏡看到腦動脈瘤等患部時,固定距離,不使視點和視野發生偏差,焦點錯位模糊,我們在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正是因為我們製造出了在宇宙中能夠承受猛烈震動的火箭的觀測儀器,才能製造出這樣的醫療產品。」

在神經外科領域,手術刀下百萬分之一的偏差、數秒鐘的拖延,都會引起致命的危險,因此這一產品誕生的瞬間,就意味著進行更為安全穩定的手術成為了可能。不過據中村總經理說,該產品的核心「鎖定視點」裝置,「只不過是應用了連小學生都懂得的平行四邊形原理」而已。

神經外科手術現場

 

最後確認高架式平衡臺的動作

這臺以夏日夜空中閃爍的星座天鵝座命名的劃時代產品,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正式在全世界銷售。經過大約5年時間之後,徠卡公司的神經外科顯微鏡在世界市場的占有率從不足1%迅速上升至20%。現在,為了更易於主刀醫師操作,產品得到不斷改善,顯微鏡主體實現了小型化,對顯微鏡支撐臂部分作了「OH(高架)式」改良,市場占有率也已突破了50%。

下一頁: 設計圖就在工作現場

關鍵詞

產品製造 菊池正憲 中小企業 三鷹光器 神經外科手術 中村勝重 NASA 徠卡相機 顯微鏡 天鵝座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