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最前線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利用基因轉殖家蠶挑戰醫藥開發課題

科學 技術 社會 生活

早在公元紀年以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養蠶。如今,利用基因轉殖家蠶製造新型絲綢和藥品原料的研究工作,或將為這段歷史增添新的一頁。我們探訪了走在這一領域前沿的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茨城縣筑波市)。

從化妝品邁向藥品開發

位於群馬縣藤岡市的株式會社免疫生物研究所憑藉生物研提供的技術,開發出了可生成人型膠原蛋白(*2)的基因轉殖家蠶。由此獲得的膠原蛋白已被用於化妝品的產品,實現了商業應用。

尤為費事的是膠原蛋白的提取。一個蠶繭生成的膠原蛋白約為10㎎。要提取這些蛋白,必須將蠶繭的成分溶於水中,過濾去除纖維質。可是存在這樣的問題,即糊狀的絲膠蛋白會堵塞過濾器的網眼,導致過濾不暢。免疫生物研究所製造與商品開發部蛋白工學室的富田正浩室長通過反覆嘗試,最終發明了一種有效的收集方法,可從10㎎膠原蛋白中回收6-7㎎。

免疫生物研究所已將人型膠原蛋白應用到化妝品等產品中。一般來說,化妝品多采用從魚身上提取的膠原蛋白,有些人會出現過敏反應,但人型膠原蛋白就不存在這種問題。而且,蠶絲和蠶繭的形象有助於提升化妝品形象,在商業活動中似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將新材料投入現有市場時,成本競爭力與品質同等重要。針對部分藥品,免疫生物研究所認為源自基因轉殖家蠶的蛋白質具有價格優勢

「未來,我們打算開發藥品和準標準藥品。比如,在開發使用抗體的體外診斷試劑時,需要一個細胞培養和在小白鼠體內催生抗體的過程。可是,從愛護動物的角度來看,人們希望減少小白鼠的使用,而用於細胞培養的成本也會造成產品價格上漲的問題。由於抗體是一種蛋白質,所以如果能利用基因轉殖家蠶來生產體外診斷試劑原料的抗體,就可以徹底解決上述問題。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可能生產出安全而廉價的藥品。」(富田先生)

長期以來,絲織品以其優美的外觀與細滑的手感征服了無數人的心。今後,利用基因轉殖家蠶生成的蛋白質或許會生產出安全且價廉的藥品,為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

採訪、撰文:林愛子
攝影:HANS SAUTTER

(*2) ^ 膠原蛋白為構成肌膚、軟骨等物質的蛋白質。種類繁多,僅對人膠原蛋白就有數十種類。在產業界普遍使用的是來自於牛、豬和魚類等膠原蛋白。

關鍵詞

林愛子 HANS SAUTTER 農業生物資源研究所 基因轉殖家蠶 卡塔赫纳法 絹絲腺 絲素蛋白 絲膠蛋白 轉座子 載體DNA 輔助DNA 內野惠郎 町井博明 群馬縣 蠶絲技術中心 前橋基因轉殖家蠶飼養合作社 免疫生物研究所 富田正浩 膠原蛋白 人膠原蛋白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