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的年輕人不立志於海外留學?

社會

日本海外留學人數持續減少,究其原因,恐怕不只是因為常被詬病的所謂年輕人的只願待在國內的「內向志願」。無法應對全球化的日本社會制度、意識,還有教育環境,都成為學生們在留學問題上態度消極的要因。

留學生減少的4個原因

如今去海外留學,主要不是基於國策,而是憑個人興趣的個人留學。上世紀80年代後半期受到泡沫經濟的影響,日本的海外留學人數持續上升,並在2004年迎來高峰,但2005年以後呈現逐年減少的傾向。媒體指出,很多時候,阻礙日本人海外留學的是年輕人只願呆在國內的「內向傾向」;而筆者認為,阻礙海外留學的主要原因大致應該歸結為4點,那就是「經濟因素」「與找工作活動日程的衝突」「外語能力上的不安」、「教育工作者對留學持有的固定觀念」。

首先是「經濟因素」。去美國留學每年需要200~500萬日圓的學費和生活費,並且處於年年上漲趨勢。因此,最近20年來在可支配收入持續呈現減少趨勢的日本,這樣的留學費用自然成為家庭開支中相當大的負擔。就大學在校生而言,申請免除學費的大學交換留學的人很多,讓人感受到年輕人留學的積極性;但在自費留學方面,學生們則明顯表現出猶豫不決的傾向。因為他們不僅要支付留學費用,還必須負擔國內大學的學費。根據文部科學省和日本留學指南機構(JASSO)的調查,近年主要去往亞洲各國進行短期語言及文化研修的人數呈成長態勢。將這種短期精修與以選修正規課程為目的的留學相提並論,存在各種不同意見,雖說參加這種短期的海外研修的學生人數增多,但長期留學人數的持續減少勢頭卻沒有好轉,究其原因,還是受到了經濟方面因素的較大影響。

第二個原因是「與找工作活動日程的衝突」。日本公司通常是錄用應屆大學畢業生。企業公開錄用資訊的時間和開始審評的時間會根據經濟形勢而有所變動,這讓學生的就學情況造成影響。海外留學原本是以學習專業課程為目的的,一般認為理想的留學時間是大三到大四年這一階段,但這個時間段與找工作的時間段相衝突,妨礙了高年級學生的留學。從2018年開始,公開錄用資訊定於大學三年級的3月,選拔定於大學四年級的6月開始進行,這樣三年級學生便有了去海外留學的可能。但是,也有一些企業會較早發佈錄用資訊,或者提供三年級暑假的實習機會,所以找工作和海外留學還是會重疊在一起,無法解決時間上的衝突。

第三個原因是「對語言能力的不安」。接受了中等教育的學生,至少上過6年時間的英語課,從嚴峻的升學考試競爭中層層勝出,但還是對自己的語言能力心存不安。他們不僅在聽課和拿學分上,連在國外的日常生活上也沒有自信。沒有實際使用英語的經驗,雖然在客觀性較強的考試中分數還好,但對英語的運用能力抱有不安。

第四個原因存在於教育工作者的潛在意識中,他們認為「留學是精英的事情」,死守早已落後於時代的觀念,比如優秀的學生應該在擁有學位授予權的4年制大學修滿正規課程的學分,留學是賦予少數精英的特權機會等等。這樣的教職員越多,越會造成一種矛盾的現象,那就是雖然希望去海外留學的學生很多,但留學人數卻不見成長。而最困難的,可以說就是改變教育工作者的這種潛在認知。

下一頁: 在海外體驗多文化共生

關鍵詞

大學 教育 大學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