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鎮(New Towns)的現狀:被孤立的居民們

社會

半個多世紀前的經濟快速成長期,為了解決城市人口過於集中的問題,在大城市的郊外建設了一些「新市鎮( New Towns)」。曾經被稱為「理想居住地」的新市鎮,如今卻因高齡單身居住者引人注目。他們的孩子都獨立生活,夫婦中有一方業已過世,等待他們的只是「孤立」。為了不讓新市鎮居民與世隔離,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

重視隱私的設計思想也引發了孤立危險

住在新市鎮裡的人們由於逐漸上了年紀,並且變為單身,有了被孤立的危險。與社會關係的隔絕,讓他們常常處於經濟上困窘、健康難以維持、生活資訊缺乏的狀態,並帶來孤獨感和抑鬱情緒,有時甚至傷害到他們的人之尊嚴。在高齡單身居民增加的住宅區,如何防止孤立化尤其成為需要確實解決的課題。

新市鎮的開發立足於近代以後發展起來的獨特的住宅與城市設計理論。這種空間設計方式是造成孤立的原因。當初住宅設計的理論和實踐是將核家庭作為標準的,尤其重視保護其隱私。人類為了生存下去,需要建立一種與他人進行接觸,享受聊天樂趣的關係。當初的設計在考慮這一點時,是設想以各自的家庭為單位,在這樣的空間中產生並完成上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關係。空間設計關注了家庭內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構成以及隱私,但是在如何建立與其他家庭的關係這個方面,幾乎沒有給予考慮。在這種適合核家庭的封閉性很強的住宅中,住著逐漸老去的人們,如果家庭內沒有了可以說話的人,原本為了保護隱私而設計的空間,反而變成了加速孤立化的軀殼。

躲在自己家裡的老人越來越多。在經濟高度成長期建成的集合住宅區,大樓多為不帶電梯只有樓梯的5樓戶型。住在最高樓的高齡老人由於上下樓梯很困難,漸漸不再邁出家門。即使是每家為獨門獨院的住宅區,老人們也是默默獨居在空敞的房間裡,外出頻度減少的情況逐漸增加。老人在家中的狀況,從外邊是看不明白的。在丘陵地帶開發的項目,上下坡很多,這更成為妨礙高齡老人外出的重要原因。

近代城市規劃立足於將空間的功能進行分離和純化的分區規劃(zoning)方式。區分住家與工作場所的功能,在新市鎮特別注重住宅和相關生活設施。負責賺錢的男性到都市中心的辦公室去上班,新市鎮主要以適於母子生活為目的而設計住宅空間。其中大多都是根據「鄰里單位理論」,將以小學為中心的社區作為單位構建而成。每個社區周邊都有幹線公路環繞,社區內不設公路,還配備了公園、集會場所、店鋪等。當這種純化為「母子社區」功能的空間內高齡單身老人逐漸增多時,人們才意識到實際上這裡幾乎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尤其是男性,到了退休年齡,失去辦公室這個去處,卻在住宅區裡找不到自己新的歸宿。女性長時間生活在「母子社區」裡,還能與周圍的鄰居交上朋友,但男性就不同了,他們甚至連說話的對象都沒有。如此一來,找不到歸宿的高齡老人,躲在自己家裡閉門不出的傾向更加嚴重了。

下一頁: 超高齡社會的住宅區建設

關鍵詞

住宅 高齡化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