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iPS細胞研究:面向實際應用,新成果不斷湧現

科學 技術

10年前,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教授成功製造出了人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10年後的今天,用這種細胞研製治療罕見疾病的藥品開始用於臨床試驗…,有關實際治療的應用研究也在步步進展之中。

視網膜、心肌等等,再生醫學也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iPS細胞的另一個臨床應用支柱領域是再生醫學。2013年,理化學研究所的專案領軍高橋政代,用iPS細胞分化而成的細胞,開始進行眼科罕見疾病「老年性黃斑變性」的臨床研究。大阪大學的澤芳樹教授(日本再生醫學會理事長),近期計畫啟動一項臨床試驗,把用iPS細胞分化成的心肌細胞做成片狀,移植給嚴重心臟病患者。這是和日本Terumo公司共同研發的項目。

前面提到過的岡野榮之教授(慶應義塾大學),也正在準備為脊髓損傷的患者移植iPS細胞誘導轉化的神經幹細胞。另外,京都大學CiRA的高橋淳教授,2017年8月發表了關於帕金森氏症的研究成果,稱把iPS細胞分化的神經細胞移植到作為疾病模型的猴子身上後,發現猴子手腳顫抖的症狀有所減輕。這是首次在和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身上確認到的效果,有關臨床試驗計畫將在2018年度內啟動。

未來還有這樣的美妙前景——完整地製造出寶貴的臟器。澤芳樹教授在談到30年後的再生醫學時說,「像心臟這樣單純收縮、功能簡單的臟器,完整地製造出來已經不是夢想」。

山中伸彌擔任所長的京都大學CiRA,2013年起開始了iPS細胞存儲業務,即使用排斥反應發生率較低的免疫型人類細胞製造出iPS細胞,並將之保存起來。這些iPS細胞的存儲種類,2017年度已可覆蓋30%用日本人;上述的老齡性黃斑變性和心肌片的臨床研究中使用的iPS細胞,也是這裡提供的。作為iPS細胞基礎研究的大本營,京都大學CiRA正致力於攻克臨床應用領域的諸多難題,諸如防止癌化發生、提高細胞品質、分化各種臟器細胞等等。

標題圖片:大阪大學的澤芳樹教授申請使用iPS細胞開展心力衰竭治療的臨床研究,並召開記者會(2017年7月21日於大阪府吹田市,時事社)

關鍵詞

iPS細胞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再生醫學 醫療藥品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