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乃美中的同床異夢

政治外交

野島剛 [作者簡介]

中國與臺灣的關係,總是圍繞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打轉。去年底,美國總統川普的發言「為什麼要被一中政策綁死?」,再度成為國際上的焦點。但是,縱觀日本國內的相關報道或評論,卻隨處可見把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與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混為一談的論述,凸顯出日本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尚待加強。現任霞山會理事長池田維(78歲),曾任外務省中國課長及亞洲局長等職務,也擔任過「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的臺北事務所代表(2005~2008),記者野嶋剛就「一個中國」的歷史與現況對池田維進行了深入採訪。

池田維 IKEDA Tadashi

財團法人霞山會理事長,立命館大學客座教授。生於1939年,東京大學法學系畢業後進入外務省,歷任中國課長、亞洲局長、官房長、荷蘭大使、巴西大使等要職,2005~2008年間擔任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的臺北事務所代表,著有《激動的亞洲外交:一個外交官的證言》(中央公論新社,2016年)。

日本「尊重」,但未「承認」

野嶋 日本政府對於「一個中國」的態度,似乎與美國也有些微妙差異。

池田 1951年日本簽訂的舊金山和約,是遵守波茨坦宣言,放棄包括臺灣在內的所有殖民地,但並未說明其歸屬問題。在1972年的《中日聯合聲明》裏面,對於中國主張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日本表示「充分理解並且尊重」。這是對中國釋出善意的政治表現,但不等同於在法律上承認或同意中國的主張。儘管如此,中國方面卻意圖將言論導向「日本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相信有些人也因此被搞混了。

另外,歐洲各國與中國之間,很多國家是採用「take note(留意)」一詞,這也是「知道」、「了解」的意思,並沒有談及自己對此事的任何想法。歐洲在地理上距離較遠,中國不會嚴格要求表態。相反地,日本與美國的對臺關係就顯得舉足輕重了,因此非常慎重地進行交涉。當時,美國之所以採納「acknowledge」的說法,其背景在於,美中因為對蘇問題而逐步接近,臺灣的蔣介石政權本身也強調自己有統治整個中國的權利,而且當時也在「都是中國人」的前提下統治著臺灣住民。

總之,不管是日本、美國和歐洲,總體來看並不承認中國所謂的「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一中原則」,與中國所宣稱的有所出入。「一個中國」就是這樣一個非常模糊不清的概念。

下一頁: 變化中的國際環境,不變的中國「原則」

關鍵詞

美國 中國 日本 臺灣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