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院系重組,對高等教育未來的影響

社會

松浦良充 [作者簡介]

時隔數十年之後,包括成立新的院系在內,國立大學再現院系重組熱潮。本輪調整的關鍵字是「融文理合」和「地區社會貢獻」。雖然這是各所大學基於文部科學省的重點支持方向採取行動的結果,但是否有損大學作為最高學府的存在意義呢?作為研究比較大學論的專家,作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正在進行的大學改革及其影響。

國立大學法人化和功能強化

日本的國立大學,在2004年被改組成為獨立法人。在那之前,國立大學是國家的行政組織,深受國家財政及人事等制度性約束。法人化的目的,是提高國立大學在組織經營方面的靈活性和自主性,鼓勵各所大學更加主動、積極地開展富有特色的研究教育活動。

法人化還有另一個側面,那就是作為國家行政財政改革的一環,意圖消除教師的公務員身分。法人化之後,各大學的運營基礎資金,即國家支出的運營費用撥款,每年比上一年度減少1%。雖然事實上2010年已經凍結了逐年削減1%的做法,但運營經費撥款總額一直到2013年度還在持續減少。

從2013年度開始,文部科學省和各所國立大學溝通,通過重新審視「各所大學的優勢、特色和社會作用」這一法人化的核心理念,重新定義了國立大學的使命,進而制定了「國立大學改革計畫」。其中,為了推進大學的功能的強化,在第三階段中期目標期間(2016~2021年度),為「最大程度發揮各所大學的優勢特色」、「促進大學自主自律的改善發展」,將以各所大學實施措施所取得的成果為依據,提出了新的方針,即「通過國立大學法人運營費用撥款的分配方法,來營造一個經常性地審視教育研究機構和大學內部資源配置的環境」。

就這樣,2015年6月,作為文部科學大臣的決定,公布了「關於調整國立大學法人等組織以及整體業務」的報告,並經媒體的廣泛報導而引起了巨大反響。報告要求國立大學儘快改革組織機構,「特別是師範類大學和研究所、人文社科類大學和研究所,應該基於18歲人口的減少、人才需求、教育研究水準的確保、國立大學的作用等因素,制定調整組織機構的計畫,努力採取措施,撤銷不必要的機構,積極地向社會需求高的領域轉變」。

而這種「調整」,是通過運營經費撥款的重點分配來保障推進的。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受到重視的是以下3個方面。

  1. 在採取措施為地方作貢獻的同時,推進世界或全國性的教育研究(地區社會貢獻型,55所大學)
  2. 相較於地方,著力推進世界或全國性教育研究(世界・全國型,15所大學)
  3. 推進世界先進水準的教育研究,並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卓越型,16所大學)

各所國立大學結合自身「優勢特色」,從上述3個功能強化的方向性框架中選擇合適的一種,整理出第3階段工作的「展望」和「戰略」,提出具體措施和判斷其達成情況的標準即「評價目標」(能夠測定的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將反映到資金分配上。各所大學拿出基礎運營經費撥款大約1%的資金,匯成總額大約100億日圓的財源,再由文部科學省來進行重新分配。

2016年度,在以往撥款額的118.6~75.5%的範圍內分配了資金。結果,有42所大學分配資金增加,有43所大學分配資金減少(另有1所大學沒有申請分配資金)。最大增幅約為7,000萬日圓,最大減額約為5,000萬日圓。2017年度,將包括各大學舉措進展情況也納入了評估,最終在113.0~78.3%的範圍內實行了資金分配。有41所大學增加,有45所大學減少,增加最多的約為5,000萬日圓,減少最多的約為3,000萬日圓。

下一頁: 國立大學改革的課題

關鍵詞

教育 大学

松浦良充MATSUURA Yoshimitsu簡介與署名文章

慶應義塾大學文學系教授、文學系主任。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教育學會副會長,日本學術會議合作會員。生於1958年,同志社大學畢業,國際基督教大學研究所畢業。專業研究領域為比較大學史、比較大學論,高等教育思想史。著作有《現代教育的爭議焦點》(編著,一藝社,2015年)、《對話另一端的大學形象》(合著,岩波書店,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