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大學院系重組,對高等教育未來的影響

社會

松浦良充 [作者簡介]

時隔數十年之後,包括成立新的院系在內,國立大學再現院系重組熱潮。本輪調整的關鍵字是「融文理合」和「地區社會貢獻」。雖然這是各所大學基於文部科學省的重點支持方向採取行動的結果,但是否有損大學作為最高學府的存在意義呢?作為研究比較大學論的專家,作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正在進行的大學改革及其影響。

院系重組風暴

「地域設計科學」、「生物資源產業」、「社會共創」、「藝術地域設計」、「地域資源創造」......。

這些是國立大學2016年度新成立的院系名稱(依次為宇都宮大學、德島大學、愛媛大學、佐賀大學、宮崎大學)。此外,還有14所國立大學新成立或調整了院系。而且,2017年度另將有17所國立大學計畫重組院系。與此同時,新設或調整大學專業、修訂招生人數、調整研究所專業等動作也接連不斷,國立大學裡的研究教育組織機構重組正呈現出一派活躍景象。

雖然新成立或調整(含計畫)的院系涉及多個領域,但突出的一點,是它們都標榜「文理融合」和「貢獻地域社會」。比如宇都宮大學地域設計科學系,就由「社區設計」、「建築都市設計」、「社會基礎設施設計」這3個專業組成。

愛媛大學的社會共創系,也設有以下4個專業(課程):「產業管理」(產業管理/事業創造)、「產業創新」(海洋生產科學/造紙產業/製造業)、「環境設計」(環境可持續性/地域設計及防災)、「地域資源管理」(農山漁村管理/文化資源管理/體育健康管理)。它們都是旨在以文理融合跨學科理念,來培養能夠貢獻於地方社會人才的。

雖說是「新成立」的院系,其實都是從大學現有的院系「割讓」出一定的招生名額和教師而「調整」出來的院系。這是本輪國立大學改革的另一特點。特別是很多調整都是與師範類院系入學人數減少或所謂「零資格」課程停止招生聯動的。2016年度成立新院系的14所大學中,有10所大學屬於這一類。

所謂「零資格」課程,是指師範類院系中設置的一種課程,它不以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為畢業的先決條件。隨著出生率的下降,導致了教師錄用人數減少和師範類畢業生就業的多樣化。有鑑於此,1987年以來,很多大學開設了「終生教育」、「藝術」、「文化」、「體育」、「地域」、「心理諮詢」、「資訊」、「環境」、「國際和異國文化」等各種新課程。

然而,2006年以來,隨著教師需求的變化,「零資格」課程停止招生,此類院系再次轉換方針,回歸了以往的師範教育。而文部科學省實施的國立大學「重新定義使命」、「全面審視組織機構和業務」等政策(後面將詳述),自2016年以來更是助推了這種趨勢。

下一頁: 國立大學法人化和功能強化

關鍵詞

教育 大学

松浦良充MATSUURA Yoshimitsu簡介與署名文章

慶應義塾大學文學系教授、文學系主任。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教育學會副會長,日本學術會議合作會員。生於1958年,同志社大學畢業,國際基督教大學研究所畢業。專業研究領域為比較大學史、比較大學論,高等教育思想史。著作有《現代教育的爭議焦點》(編著,一藝社,2015年)、《對話另一端的大學形象》(合著,岩波書店,2014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