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陛下的退位:歐洲王室與日本皇室

政治外交

君塚直隆 [作者簡介]

1月23日,日本政府的「關於減輕天皇公務負擔專家委員會」公布了「論點梳理報告」。該報告顯示,多數委員認為應該將天皇陛下所希望的「讓位」規定為「僅限於一代的制度」。今後伴隨天皇的高齡化,很可能還會引發「讓位」問題。那麼針對涉及皇位繼承問題的《皇室典範》,不應進行徹底的修訂嗎?本文參考近年來歐洲各國君主的「讓位」方式,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天皇陛下的「講話」,令民眾震驚

2016年8月8日下午3點,全日本各家電視臺同時播出了天皇陛下關於「退位」一事的講話錄影。畫面中,他抒發了自己登基28年來履行天皇職責的感慨,表示已經感到體力上的極限,難以繼續履行作為與民同在的「象徵」天皇的職責,還態度堅定地表示,「攝政」不符合自己的意願。

天皇陛下的講話發表後,日本政府成立了「關於減輕天皇公務負擔的專家委員會」(經濟團體聯合會名譽會長今井敬擔任主席),經去年秋季以來展開的多次討論之後,於今年1月23日以論點梳理報告的形式總結出了各方意見。該報告顯示,多數委員認為天皇的退位應該「僅限於現在的天皇陛下這一代」。同時也提出「希望得到國民更深的理解」。然而,報告意見是否符合天皇陛下在8月8日錄影講話中所表明的意願,並反映了國民收聽講話後的感想了呢?同時,報告內容也讓人感到日本與相繼修改憲法、在王位繼承上摒棄「重男輕女」的歐洲各國之間存在的差異。

有關專家中還有人指出,去年8月的錄影講話給社會造成的衝擊不亞於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的「玉音放送」。天皇通過電視而不是記者會,透過電視螢幕向每一位國民直接表達自己的意願,這種做法是史無前例的。

筆者認為,天皇陛下選擇的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實際上,首次出現關於天皇陛下「生前退位」的報導後,筆者就接受了各種採訪,並且每次都會對記者表示,天皇陛下以這種方式表達意願應該是最佳選擇。筆者的這種見解,源自2013年歐洲各國君主的退位。

下一頁: 荷蘭和比利時的做法

關鍵詞

皇室 天皇 退位

君塚直隆KIMIZUKA Naotaka簡介與署名文章

關東學院大學教授。生於1967年。上智大學研究所畢業。博士學位(史學)。曾任東京大學客座副教授、神奈川縣立外語短期大學教授等職,2011年起任現職。專攻英國政治外交史、歐洲國際政治史、王室研究。著作有《維多利亞女王》(中公新書,2007年)、《喬治5世》(日本經濟新聞出版社,2011年)、《女王陛下的藍絲帶》(中公文庫,2014年)、《物語 英國的歷史》(上下卷,中公新書,2015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