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死刑的思考②:被置於局外的受害者家屬

社會

藤井诚二 [作者簡介]

日本的刑事司法是否充分尊重「受害方」的權利?紀實文學作家採訪了多位受害者家屬,對廢除死刑論提出了質疑。

廢除死刑即「正義」嗎?

因果報應這種感情,是在自己所愛的人無辜被害時,由人類的本能而自然產生的。這種感情是否可以作為「自然權利」而被肯定,在專家之間也是有爭議的。這一點我很清楚。但是,如果認為國家對受害者家屬的復仇感情進行統一管理就是死刑制度的話,那就理應不可把死刑看作是對人權的殘暴侵犯而輕易否定。

死刑的確是由國家實施的「殺人」行為,然而卻是在受害者和加害者雙方不對等的前提下實施的,它能否以國家單方的暴力來了結呢?心愛的親人慘遭殺害,受害者家屬希望報仇,讓罪犯也遭受同樣的痛苦,要求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死刑制度,這是合情合理的,我們能夠將這種制度認定為野蠻和錯誤嗎?無視被害方的心情,廢除死刑,難道是正義嗎?我對此心存疑問。

日本的受害者家屬希望保留死刑制度,我認為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有著親人被奪去生命的慘痛經歷,同時也出於他們對日本刑事司法的不滿和疑惑。包括死刑在內的所謂「懲罰」,不過是嫌疑人、被告人和國家對犯罪進行「清算」的結果,極端地說,懲罰可在國家與罪犯之間決定,對受害者有無道歉並不被看重。我們當然竭盡全力呼籲由國家代行「被害方」復仇的意願——儘量從重懲罰,但這樣既無法 「清算」 受害者與加害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會有終結。因為受害者被置於局外,他們對於刑罰實施過程中無法以當事者身分平等參與的現狀感到疑惑。

下一頁: 「國家對嫌疑人」模式的束縛

關鍵詞

犯罪 死刑制度

藤井诚二FUJII Seij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65年生於愛知縣。紀實文學作家。愛知淑德大學兼任講師。從高中時代起多於社會運動接觸,走上採訪者之路。著有多部作品,如《被殺害方的邏輯 犯罪受害者家屬要求的「懲罰」與「權利」》(講談社+α文庫,2011年)、《少年A受害者家屬的痛哭》(小學館新書,2015年)、《死刑尚存的國度——日本》(2015年,與森達也的對話,河出文庫)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