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日本死刑的思考②:被置於局外的受害者家屬

社會

日本的刑事司法是否充分尊重「受害方」的權利?紀實文學作家採訪了多位受害者家屬,對廢除死刑論提出了質疑。

「活著贖罪」是什麼?

我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對犯罪受害者家屬進行調查採訪,以那些有家人慘遭殺害的受害者親屬為主,先後見了100多位。我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試圖把他們的心聲廣泛傳遞給公眾。而每次採訪,受害者家屬都會向我提出同一個問題:「活著贖罪是什麼意思?」他們對廢除死刑論表現出強烈的質疑,這同時也是對我自己的考問,讓我一時無言以對。不過,這種經歷無疑奠定了我對死刑制度認識的基礎,當然其中也包含著在我的認識中依然遊移不定的部分。

一名小學女生被佯裝問路的男子綁架,遭淩辱後被殺害,屍體被遺棄。當我採訪這位少女的家屬時,比我年輕的父母用顫抖的聲音說出的一番話,讓我至今記憶猶新——「說什麼活著贖罪,那是詭辯。原本贖罪這件事,在受害者家屬接受之前是無從談起的。從一開始就把活著贖罪當作前提,真是豈有此理!希望他們能多少為那慘遭殺害的生命著想。如此若無其事地說事,是因為他們不曾有過這種毀滅性打擊的經歷,而且也無意去理解吧。」

受害者家屬的憤怒無疑針對加害者,通常還會擴大到律師等試圖讓罪犯回避死刑判決及主張廢除死刑的一方,而且還讓人感覺似乎是面向著整個社會的。這或許是因為雖然日本的民意絕大多數支持死刑,但這是否形成於整個社會努力理解受害當事者心情的基礎上呢?對此他們心存懷疑。

下一頁: 死刑的執行極其少

關鍵詞

犯罪 死刑制度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