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考察60年:由極地考察,看地球和宇宙的未來

科學 技術

本吉洋一 [作者簡介]

1956年,戰後日本第一艘南極考察船「宗谷號」起航。之後的60年間,日本的南極考察活動為人類探究地球和宇宙的環境變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本文中,2016年11月啟程的第58次南極考察的觀測隊隊長為我們介紹了南極考察的意義。

一脈相承的「南極精神」

就這樣,「宗谷號」背負著國民的期待起航了,但南極的厚冰層和暴風雪阻擋了它的前進,雖然把第1次考察的越冬隊成功送達了目的地,但在返航途中卻被浮冰圍困;通過向位於附近海域的蘇聯(當時)「鄂畢((Оb)號」破冰船求救,才總算艱難脫險。當時正處於冷戰時期,日本和蘇聯絕非友好國家,但這並未影響救援行動,我們從中體會到了「在南極遇困時彼此互助」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一脈相承至今的南極精神的一部分。

由西堀榮三郎隊長和10名隊員構成的第1次考察越冬隊開始了越冬。放在海冰上的食物被沖走、觀測小屋失火燒毀……,讀過西堀隊長著名的《南極越冬記》(岩波新書)一書的人,一定會深刻地感受到他們每一天的生活都處在與死亡相伴的危險之中。就是在這樣極端嚴酷的自然條件下,隊員們發揮創造力,想方設法開展觀測和基地建設活動,他們的精神即便是在今天也絕不會褪色。

下一頁: 新發現——隕石、臭氧空洞和「苔蘚柱」

關鍵詞

環境 JAXA 阿拉斯加

本吉洋一MOTOYOSHI Yōichi簡介與署名文章

國立極地研究所宣傳室室長。2016年11月啟程的第58次南極地區觀測隊隊長。1954年生於千葉縣。1978年畢業於北海道大學理學系地質學礦物學科,1986年北海道大學理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畢業,1987年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做研究員,1988年擔任國立極地研究所助理,1994年被評為副教授,2001年升任教授,2006年擔任極地研究所副所長。2016年起任現職。1981年至2009年期間共計參加了8次南極觀測隊。其中兩次作為越冬隊員在南極度過了大約1年時間。2000年和2009年也擔任了觀測隊隊長。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