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食堂——「一起做」「一起吃」的重要性

社會

金澤Masumi [作者簡介]

為那些在家裏無法充分攝取食物的單親家庭兒童免費或廉價提供餐飲的「兒童食堂」,正在全國範圍內增加。本文介紹針對兒童貧困和單獨就餐問題所採取的對策。

在兒童食堂的推廣中學習

2013年出臺了《兒童貧困對策推進相關法律》,作為兒童貧困對策,為兒童提供容身之所的各項工作在全國範圍內增加。除了國家採取的對策之外,作為各地區力所能及的措施,「兒童食堂」在民間團體、企業的善意中得到不斷推廣。

運營者包括飲食店主、寺廟住持、當地的志工團體等各方面人士。目的也各不相同,有的是為了改善貧困,有的是為了培養兒童良好的飲食習慣,還有的是為了與社區居民開展交流等等。但多數團體的一致目標,是創造一個讓兒童可獨自前來就餐的場所。

創設這樣的場所意義重大,這裏不僅聚集了兒童支援者,還吸引了不同職業、立場、年齡層和國籍的大人們,令大家開始一起正視生活在日本的孩子們所面臨的危機。通過兒童食堂的運營,不僅僅是經濟困難的家庭,許許多多的大人們都開始注意到孩子們在「吃飯」問題上的危機狀態,並開始攜手共同謀求改善方法。

社會也逐漸開始關心兒童的貧困對策,兒童食堂的報道還登上了大型報紙的頭版。今後,為了擁有與更多的人一起思考這些問題的機會,有必要將這個問題進一步「可視化」(*1),而把它作為一件「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出於這種思考,包括筆者在內,幫助孩子們度過傍晚時光的實踐者們與藝術家合作,創作了共度傍晚時光場所的主題曲《傍晚》與《我回來了》,嘗試通過音樂與影像,去創造新的契機和人們之間新的聯繫。

標題圖片:各年齡層共同進餐的「兒童食堂」,2016年7月21日,金澤市(圖片提供:讀賣新聞/Aflo)

(*1) ^生活在貧困中的孩子們 仁的故事(上)(下)》與《生活在貧困中的孩子們 智的故事(上)(下)》這兩部作品,使兒童貧困問題「可視化」,為更多的人提供了共同思考這一問題的契機。

關鍵詞

教育 兒童 貧困

金澤MasumiKANAZAWA Ma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桃山學院大學社會系社會福祉學科副教授。歷任兒童諮詢所臨時保護所委託指導員、社會福祉士培訓學校教師,從2005年起從事大阪府教育委員會學校輔導員的工作。社會福祉士。2014年4月起任現職。專業為兒童福利、學校輔導員及司法福利。合著有《人是如何在學校這個地方生活的?》(北大路書房,2003年)。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