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服控」解讀日本人的集體意識

社會 文化

三田村蕗子 [作者簡介]

從校服、公司制服,到入學、求職面試時必穿的「準」制服套裝,放眼望去,日本的大街小巷,滿目都是身著制服的男女老少。為什麼日本人對制服如此熱愛呢?

制服與「準」制服的氾濫

日本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制服大國。從小學到高中乃至大學、從小商家到大企業、從豪華的展廳到狹小的手機代理店,無論規模大小,各種制服百花齊放。日本如此發達以至氾濫的制服文化,可謂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尤其有趣的是,即使在無需穿著制服的地方,也有要求人們一律穿上「準」制服套裝的傾向。例如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都會穿上同色同款的西裝。那清一色的黑色套裝,掩蓋了他們的個性,從功能上看幾乎無異於制服。為了帶孩子去著名幼稚園或小學接受面試,媽媽們為自己購買的套裝以及為孩子們穿的小西裝,可以說都屬於這類「準」制服。

必須穿的制服,和不必穿的「準」制服。點綴了日本制服文化的這兩種制服,為什麼會出現,它們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讓我們分別來看看它們的情況。

「必穿制服」的優點

要求人們在某特定學校或工作職位上必須穿著的制服,從其本身的意義而言,可以歸結出以下5種功能:

1. 便於識別

令人一眼就能看出是哪所學校,哪個團隊,或哪家企業的一員,讓顧客等外部人員對其工作內容有所印象。醫院的護士服和百貨公司員工的制服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增強自豪感,提高積極性

通過穿著制服,可以提高積極性,讓人更好地完成學習或工作任務,增強自豪感。這也是制服具備的一個功能。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近年的一個熱門話題——負責新幹線清掃工作的JR東日本 Technoheart TESSEI員工的紅色制服。「清掃」是重要卻又平凡不起眼的工作,而讓員工穿上鮮紅色的制服,提高了周圍的關注度,從而使員工對自身工作產生自豪感,由此提高他們工作積極性。

東京站月臺上等待新幹線進站的TESSEI員工(圖片提供:TESSEI)

只有那些擁有高級技能的人才有資格穿的特定制服,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例如飛行員制服肩部和袖口部的金色線條。副駕駛員為3條,而駕駛員則有4條。可以說這種設計也具有增強自豪感和提高工作積極性的作用。

3. 安全性和舒適性

這點大家想一想在工廠勞動的員工制服就很好理解了。他們的制服不僅便於行動,還能讓員工遠離危險,確保作業安全。

4. 助力品牌推廣

制服作為企業和店舖的招牌,有助於提高品牌形象。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服員所穿的制服便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他們的富於民族服裝特色的制服,從1972年開始使用至今,現在儼然成為了新加坡航空的標誌,大大提升了其品牌形象。

5. 人才吸引力

還有很多制服,能夠讓人產生「我也想穿著那樣的衣服上班」、「我想成為他們公司的一員」這種想法,為企業招聘人才發揮了極好的效果。比如迪士尼樂園的員工制服就是極具人才吸引力的制服。

為紀念全日空航空公司(ANA)國際航線開通30週年,空服員展示了公司從成立之初到現在的制服,2016年3月3日,千葉縣成田機場(圖片提供:時事社)

綜上所述,制服具有各種各樣的優點,那麼它的缺點又是什麼呢?

下一頁: 「制服廢除運動」已成歷史

關鍵詞

COSPLAY 時尚 考試 制服 找工作 求職 招聘

三田村蕗子MITAMURA Fuk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自由撰稿人。出生於福岡縣。津田塾大學學藝系畢業。最早撰寫有關流通及商業領域題材的報導,現在為多家商業雜誌、經濟雜誌、流通專業雜誌供稿。 2014年11月下旬移居經濟發展迅速的曼谷,致力於東南亞的採訪活動。個人網站介紹了移居曼谷的經過,同時發布有關曼谷的信息。著作有《夢想與慾望的化妝品戰爭》(新潮選書,2005年)、《法國人為什麼愛『百奇』》(日本實業出版社,2015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