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食暢銷海外的秘密

財經 文化

三田村蕗子 [作者簡介]

「HI-CHEW」「Pocky」「卡樂比蝦味先」等日本特產零食在國外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本文將探秘其大獲成功的奧秘,包括根據國家、民族和宗教開發不同的口味,因地制宜推進各具特色的促銷戰略等。

配合當地人嗜好開發新口味,靈活設定商品容量

「HI-CHEW」為什麼能如此受歡迎?這絕不是因為在MLB受歡迎這樣一個偶然因素,而是堅持不懈地進行本土化營銷的成果。

例如,味道的種類。世界上經銷的「HI-CHEW」基本有3種味道:草莓、葡萄和青蘋果。而在美國,又增添了黑櫻桃和芒果口味。芒果味是專門針對全美急速成長的拉丁裔人口而開發的;在中國,則添加了牛奶味和桃子味。國家、地區、民族不同,在飲食上的喜好也不一樣,開發符合當地飲食愛好的味道,是產品本土化營銷中牢不可破的法則。

曼谷超市裏的「HI-CHEW」

容量的設定也是商品本土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在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批發量販賣場好市多(Costco),銷售的是500g裝的「HI-CHEW」,廣受顧客好評。這種大容量包裝是為了滿足美國家庭頻繁舉行聚會聚餐而開發出來的。將一大袋糖果放在餐桌上,客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取食。500g的容量就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設定的。

在中國,甚至還有出乎想像的超大容量的包裝。它是面向專業批發商開發的,一般用於婚禮宴會。而同樣在中國,還有面向低收入群體銷售的7粒迷你包裝。在印尼,還計劃開發超小容量的3粒裝「HI-CHEW」。

2015年夏,正式啟動美國工廠

在定價方面,「HI-CHEW」遵循的準則是:讓每個人都買得起。不過,「HI-CHEW」並非賤賣商品,而是在商品價值得到認可的基礎上挑戰價格的極限。如果陷入價格大戰,消耗能量,就會導致品牌競爭力下降。它把價格定位在選購商品(*2)而非方便商品(*3)上,最終讓「HI-CHEW」成為消費者指名購買的品牌商品。

流通戰略也是左右海外市場拓展成功的重要因素。「HI-CHEW」由臺灣工廠出口美國,首先在7-11便利商店試銷,獲得好評後,投入到日裔、亞裔的超市,由於同獲好評,最後打入了美國本土超市。

2015年夏天,美國工廠將正式啟動。今後,也許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HI-CHEW」當成是美國的糖果。這樣才算是在海外市場紮下根來,同時也是產品本土化的終極目標。

(*2) ^ 指消費者對使用性、品質、價格和款式等基本方面要作認真權衡比較的產品——譯註。

(*3) ^ 消費者不需多做比較在就近的商店頻繁購買的商品——譯註。

下一頁: 培養「Pocky」忠實消費群體,營造「快樂」氛圍

關鍵詞

HI-CHEW Pocky 卡樂比蝦味先 森永 Glico 田澤純一 JKT48

三田村蕗子MITAMURA Fukiko簡介與署名文章

自由撰稿人。出生於福岡縣。津田塾大學學藝系畢業。最早撰寫有關流通及商業領域題材的報導,現在為多家商業雜誌、經濟雜誌、流通專業雜誌供稿。 2014年11月下旬移居經濟發展迅速的曼谷,致力於東南亞的採訪活動。個人網站介紹了移居曼谷的經過,同時發布有關曼谷的信息。著作有《夢想與慾望的化妝品戰爭》(新潮選書,2005年)、《法國人為什麼愛『百奇』》(日本實業出版社,2015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