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訪美取得重大成果
政治外交-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在構建安全保障和經濟秩序方面保持同步
對日本而言,對美外交即使沒有占到日本外交的大半,也構成了具有絕對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意義上,對美外交超越了日美雙邊關係,與評價政府的外交方針保持著聯動,為此日本國民不能舉雙手贊成也是理所當然的。有關安保法制的討論、對歷史問題的爭論、日中、日韓關係、沖繩基地問題等都與此次訪美的評價聯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也是事實。下面,就本次訪美的成果和幾個可能存在的問題,筆者想做一個冷靜的評估。
此次訪美的政策焦點,歸根到底就是防衛合作指針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儘管它們分屬安全保障和經濟這兩個不同的政策領域,但兩者在本質上具有共性,那就是都源於日美攜手維護亞太地區具有前瞻性的政治經濟秩序的想法。
日美兩國在構思建立一個具有前瞻性的框架,以支撐這個地區自由、開放且基於規則的政治經濟秩序,當現有秩序和規範受到威脅時,共同採取行動進行應對。此外,兩者都擁有國際化的視野。如今全球面臨的許多威脅都無法像過去那樣從地理上加以限定。新的防衛合作指針展示了新領域的戰略合作。
關於TPP,在人們談論超級FTA時代即將到來的背景下,日美同意加快TPP談判具有國際性的意義。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蓄勢待發、呼之欲出,可以說TPP的戰略重要性正在進一步提高。反過來說,如果TPP談判停滯不前,那麼日美在AIIB問題上的應對措施或被視為「外交失敗」,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也將成為一句空話。
通過此次訪美,以防衛合作指針和TPP為核心,日美展示了在共同構建世界秩序中步調一致的姿態,此舉的意義十分重大。
「歷史問題」:美國目前關注70年談話
那麼大家擔心的「歷史問題」又如何呢?迄今一些人對安倍首相的質疑,大部分都有關於其自身的「歷史觀」問題。有一種懷疑一直縈繞著美國的東亞問題專家,那就是安倍在安全保障政策方面一系列實用主義式的努力,雖然披著應對現實的外衣,但其實在根本上是受到了「民族主義情緒」的驅使。
然而,綜合此次訪美期間安倍首相發表的有關歷史的一系列言論和象徵性的行為(參觀二戰紀念碑),可以認為至少在回應美方期待值方面已經做到了。最近,華盛頓也被捲入到歷史問題的爭論之中,安倍首相的此番應對,可謂是在充分意識到這一狀況的基礎上所做的安排。雖然讓人明顯感到其謹小慎微的用意,但或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他通過此舉表明這是與美國保持關係所需要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疑雲散盡,廓然清明。大概美國目前也在關注戰後70年談話。
在安倍首相訪美的第二週,以日本問題研究者為中心的187名學者發表了有關「歷史問題」的聲明,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日本抱以強烈關注的學者專家群體,對安倍首相的「保守主義」持有根深蒂固的懷疑。這份聲明雖然試圖保持正面的基調,但顯而易見的是,它從根本上表達了一種不信任感。
儘管我們不應對這份聲明做出過度反應,但對187名背景不同的學者在一份文件上共同簽名這種行為的意義,必須給予足夠的認識。除了187名學者的原始簽名外,5月19日又公布了追加簽名人員名單。現在在這份聲明上簽名的學者已超過450人。
如今的日美關係建立在多個層面之上。這意味著某一層面上形成的日美關係與其他層面形成的日美關係不可避免地發生交錯。在學術領域形成的日美關係恐怕不會與政治及安全保障層面上形成的日美關係完全重合。
正如日本存在無數種美國觀一樣,美國也存在多種多樣的日本觀。現在,即使同為日本問題專家,所謂政治領域或安全保障領域的專家大多未在這份聲明上署名。此外,政策智囊的許多日本問題專家也不在其列。儘管187名研究人員共同簽署一份文件也可謂意義重大,但文件上缺少的簽名也很有分量。我認為應該從全面而平衡的角度來做出評判。
標題圖片:在車上暢談的歐巴馬總統和安倍晉三首相,2015年4月27日攝於華盛頓(白宮提供,時事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