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P論文風波之背景

科學 技術 社會 文化

武田徹 [作者簡介]

STAP細胞論文風波超越了科學的範疇,甚至已經成為凸顯現代日本社會風氣的一次事件。媒體社會學家、惠泉女學園大學教授武田徹將為大家分析整個過程中呈現出的種種問題。

通過「故事」框架「看熱鬧」的風氣

即便是在小保方舉行的記者會上,針對是否實際存在STAP細胞這一問題,她也只是哭訴而已,對於可以為之佐證的第三方實驗等資訊,僅停留在暗示的程度上。當然,隨著今後的事態發展,情況可能還會發生變化,但在9日舉行的這場記者會後,不乏有人對小保方表示了同情。這或許是出於對理研似乎要將小保方一人當作替罪羊一腳踢開的態度的抵觸,也表現出人們對之前將小保方捧上天,當被認定存在不正當行為後即刻翻臉將其視為「罪犯」的大眾媒體的反感吧。

這恐怕是因為相較於科學意義上的真實,我們的社會對此次事件的關注更多地集中到了「理研對小保方之戰」這個打包捆綁的故事上之故。只有通過以人物角色為中心構成的故事這種框架,才能對現實產生興趣。反過來說,只要故事的形式完整,大家就會覺得足矣——。「佐村河內事件」正是如此,真實已經消失在了失聰天才作曲家這個故事背景之後,而本次的STAP細胞風波的背後似乎也存在這種風氣。

標題圖片:理化​​學研究所研究小組組長小保方晴子離開記者會現場(2014年4月9日,大阪市內某酒店,時事通信社)

關鍵詞

理化學研究所 STAP細胞 尖端科學 資訊管制 大眾媒體 角色文化

武田徹TAKEDA Toru簡介與署名文章

惠泉女學園大學教授(媒體社會學)。媒體人、評論家。1958年生於東京都。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教養系,該校研究所比較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歷任廣播倫理節目品質改進機構廣播與人權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書有《流行人類學編年史》(日經BP社,1999年,獲三得利學藝獎)、《核電廠報道與媒體》(講談社現代新書,2011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