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飯到麵包」,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

文化 生活

岩村暢子 [作者簡介]

據總務省的調查顯示,日本家庭的生活費支出中,用於採購麵包的費用首次超過了白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逆轉現象呢?岩村暢子女士自1998年以來長期致力於家庭飲食習慣調查,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分析。

日本人並非變得「厭惡米飯」了

並非日本人的喜好發生變化,「變得厭惡米飯了」。即使今日,無論哪家哪戶,只要有幾個菜,主食仍然是米飯,在此不會出現麵包、義大利麵或拉麵。不過,「食DRIVE」15年來的調查也證實了一點,如果菜餚不好,大家就會選擇麵類或麵包作主食。「日式飯糰」成為便利商店的熱賣商品,還有大家在外吃飯時喜歡選擇有米飯的「迴轉壽司」和「牛丼(日式牛肉蓋飯)」等現象或許就是證明。

提到「日式飯糰」和「蓋飯」,近年來,大家因為嫌麻煩而不願意做菜時,米飯就以「飯糰」和「蓋飯」的形式出現在大家面前,這種現象也十分有趣。「飯糰」只需把米飯捏成一團即可,即便是「蓋飯」,也只要將現成的雞蛋、納豆和泡菜等鋪蓋在米飯上面即可,不需另用盤子盛菜。這樣就可以做成「煎雞蛋蓋飯」「納豆蓋飯」「韓國泡菜蓋飯」「高菜(鹹菜)蓋飯」。不對,應該說是我們會這樣給它們定名。

這樣一來,感覺上「飯糰」就變成了類似帶餡麵包的食物,「蓋飯」變成了類似起司吐司或火腿吐司的食物,即使沒有菜也完全可以當作「一頓飯」。

可以認為,家庭烹飪的米飯類食譜中「飯糰」和「蓋飯」不斷增加的現象也是由於近年來大家既不想做「菜」又想吃「米飯」下不得已做出的結果。

在「購買麵包的支出超過白米」這一歷史性的轉變背後,前面提到的戰後日本的漫長歷史與近年來烹飪簡單化的傾向,以及家庭成員習慣在不同時間食用各自喜歡的食物這樣一種現代家庭的巨大變化等各種問題錯綜複雜地糾纏在一起,相互產生著影響。因此,或許應該說飲食歸根結底還是一種「文化」。

(2012年7月13日)

關鍵詞

營養午餐 米飯 總務省 岩村 暢子 麵包 家庭生活費支出 家庭收支調查 遠離大米 西化 食DRIVE 分別用餐 便利商店 家庭成員 飲食習慣 牛丼 迴轉壽司 三菜一湯

岩村暢子IWAMURA Nobuko簡介與署名文章

丘比株式會社顧問,「200X家庭設計室」室長。以首都圈1960年出生後的母親為對象,從1998年起開始實施「食DRIVE」定性調查。著作有《變化的家庭變化的餐桌——被事實打破的營銷常識》(中公文庫,2009年),《兩種日本人產生於1960年的隔閡》(新潮社,2013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