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米飯到麵包」,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

文化 生活

岩村暢子 [作者簡介]

據總務省的調查顯示,日本家庭的生活費支出中,用於採購麵包的費用首次超過了白米。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逆轉現象呢?岩村暢子女士自1998年以來長期致力於家庭飲食習慣調查,讓我們來看看她的分析。

趨向「簡單化」與「分別用餐」

當然,僅憑上述歷史事實不能完全解釋去年「麵包支出」超過「白米支出」的原因。我們還可以從現代家庭的飲食狀況中找到一些原因。

只要觀察我從1998年開始實施的家庭飲食習慣調查(「食DRIVE」調查)的結果就會發現,上述現象與「烹飪的簡單化」及家庭成員「分別用餐」行為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繫。

現在的日本家庭,凡事尊重家庭成員各自的愛好和具體情況,在吃飯問題上,家庭成員各自在不同時間吃不同食物的現象也日漸增多。絕大部分家庭不僅早餐如此,如果孩子升上高中以後,平時的晚飯往往也是各吃各的。如此一來,吃米飯的情況就會減少。

早餐桌上擺滿了買來的各種食物,大家各食所好。家庭成員是父親(43歲)、母親(39歲)和兩個孩子(13歲、7歲) 圖片提供:岩村暢子

這是因為,為每個人一次又一次重新加熱米飯和味噌湯,(有時還要為每個人分別)搭配菜餚非常麻煩,有人回家晚,沒有趕上全家一起吃飯的時間時,米飯就很不適宜於一人食用的三菜一湯的「單餐」。麵包類、鋁箔包義大利麵、速食麵和烏龍麵等麵類、可用微波爐加熱的冷凍炒飯、比薩等,它們和白飯不同,即使沒有配菜,也可以直接單獨食用。

大約是在10年前,家庭主婦們開始抱怨「要吃米飯就必須做菜,實在麻煩」。家庭烹飪逐年簡單化,最後大家逐漸對「米飯+菜餚+湯」或者是三菜一湯的形式變得敬而遠之。這也是導致人們遠離「白米」的一個因素。

下一頁: 日本人並非變得「厭惡米飯」了

關鍵詞

營養午餐 米飯 總務省 岩村 暢子 麵包 家庭生活費支出 家庭收支調查 遠離大米 西化 食DRIVE 分別用餐 便利商店 家庭成員 飲食習慣 牛丼 迴轉壽司 三菜一湯

岩村暢子IWAMURA Nobuko簡介與署名文章

丘比株式會社顧問,「200X家庭設計室」室長。以首都圈1960年出生後的母親為對象,從1998年起開始實施「食DRIVE」定性調查。著作有《變化的家庭變化的餐桌——被事實打破的營銷常識》(中公文庫,2009年),《兩種日本人產生於1960年的隔閡》(新潮社,2013年)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