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的文化史

文化

高階秀爾 [作者簡介]

富士山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就是日本人讚嘆和崇敬的對象,也是許多繪畫和文學的題材。為什麼富士山與日本人的心靈有著如此深厚的淵源?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美術史家高階秀爾將為我們做出詮釋。

畫作中的富士山

不過,對富士山的痴迷並不僅限於北齋一人。恐怕這樣說毫不誇張,江戶時代著名的畫家都在某種意義上留下過有關富士山的作品。從屏風畫、隔扇畫、掛軸、畫卷,到作為信仰對象的曼陀羅圖以及登山用的導遊圖,再到衣服的圖案、日用器具、家具等工藝品的裝飾等,富士山的圖畫幾乎無處不在。

這種傾向在廣受普通百姓喜愛的浮世繪世界中尤為顯著。隨著富士信仰和登富士山逐漸大眾化,為了滿足日益增大的需求,許多浮世繪畫師開始埋頭於製作直接以富士山為主題的刊本和版畫。與北齋齊名的風景畫巨匠廣重也是其中一人。他憋著一股勁要與北齋分庭抗禮,計劃出版冊子本形式的《富士百圖》。但這一計劃最終只有收錄了20幅圖的初編1卷付梓出版,不過同樣是模仿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卻留下了2種系列版本。此外,在廣重所作《東海道五十三次》(描寫江戶時代主要幹道之一——東海道上五十三處驛站風光的系列畫作——譯者註)系列以及他的晚年傑作《名所江戶百景》系列這兩部著名代表作中,富士山也是頻頻登場。這些浮世繪被大量出版,不僅僅是用作鑑賞,還被人們當做遊覽江戶時的必備品、旅途的回憶或者紀念品。這一事實也雄辯地證明了富士山是百姓們十分親近的存在。

安藤廣重《東海道五拾三次之內 由井 薩 埵嶺》

富士山位於日本列島的中央,比其它任何山峰都高大雄偉,甚至展示了一種莊嚴的美麗。這樣一座山峰自然從遠古時代就得到了日本人的讚嘆與崇敬。《萬葉集》中收錄了許多首讚美富士山的歌謠,例如山部赤人吟詠富士山的長歌「自從天地初分的時候,就是這樣崇高莊嚴,在駿河國的富士高山……」。萬葉之後,和歌與物語中也頻頻提及富士山。而在繪畫領域,現存最古老的作品是11世紀中期創作的《聖德太子繪傳》,傳說太子騎著甲斐國(現在的山梨縣)上供的一匹黑馬登上富士山山頂,這幅作品便是根據這個傳說繪製的。這則逸聞伴隨著聖德太子信仰的普及而廣泛流傳,在後來反覆創作的有關太子的許多繪傳中必定會登場,富士山的形象也因此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鎌倉時代,描繪為了普及念佛宗(念佛宗,以良忍為開山祖師的鎌倉佛教宗派——譯者註)而遍巡諸國的一遍上人的事蹟的《遊行上人緣起繪》也向人們傳達了富士山的形象。此外,單獨描繪富士山的作品也不在少數。

《聖德太子繪傳》

然而,到了江戶時代,富士山和日本人的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就像在北齋和廣重的畫作中看到的那樣,富士山對普通百姓來說已經變成了近在身邊的極其熟悉的存在。這一轉變自然與江戶這座城市成為德川幕府所在地之後的急速發展不無關係。

下一頁: 江戶城與富士山

關鍵詞

富士山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 浮世繪 江戶 安藤廣重 東海道五十三次 聖德太子 名所江戶百景 富士信仰 高階秀爾

高階秀爾TAKASHINA Shūji簡介與署名文章

美術史家。大原美術館館長、東京大學名譽教授。1932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碩士課程(美術史專業)畢業。歷任東京大學文學系教授、國立西洋美術館館長等職,2002年起擔任大原美術館館長。2012年獲文化勳章。主要著作有《文藝復興的光明與黑暗》(三彩社、1971年;中公文庫、1987年、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獎)、《鑑賞日本美術的眼光——東西方的邂逅》(岩波書店、1991年;岩波現代文庫、2009年【增補版】)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