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教育第一線

社會 文化

日本從2011年度開始逐步實施新學習指導要領,目的在於提高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水準。因積極開展先進的教育實驗而廣為人知的杉並區立和田國中的代田昭久校長將為大家介紹「寬鬆教育」與新學習指導要領以及日本教育第一線的實際情況。

培育多樣化交流的街區力量

在未來的學校運營中,將學校和家庭、街區聯繫起來也是一項重要工作。

本著「‘好街區’創造‘好學校’,眾人共建‘好學校’,亦能創造‘好街區’」的思想,和田中學校在8年前成立了發動學校周圍地區居民支援學校工作的「街區本部」。在街區社會的人際聯繫日漸淡薄的背景下,我們有意識地啟動了學校周圍地區居民支援學校工作的活動,將街區社會擁有的各種資源融入到了學校的運營中。最初,為了能開放圖書館作為活動場所,我們邀請街區居民擔任圖書管理員,或是讓他們擔任管理草坪的綠地管理員,從這些身邊小事開始了支援活動。後來,活動逐漸擴大,又開設了以志願成為教師的大學生為中心的「週六私塾」和旨在幫助孩子們通過英語級別考試的「英語班」。因媒體報導而引起熱議的與民間企業合作開辦晚間課程「夜(晚間)SPECIAL」,也是街區本部活動的一環。現在的和田國中,每到週六,總有近200名學生來學校參加街區本部主辦的各種學習課程。

基於上述成果,7年前在杉並區的23所學校中也只能排到倒數幾名的和田國中的學習能力水準,始終保持上升趨勢,去年的成績更是在東京都教育水準較高的杉並區內名列前茅。 (圖2)

我們不必為學習能力調查的結果一喜一憂,而且分析學習能力提高的原因難度也相當大。儘管如此,我仍然認為,之所以能夠產生這樣的結果,除了精心改善課程外,堅持相互問候和有規律的學校生活、與家庭聯合培養早睡早起及吃早餐等基本生活習慣、與街區社會合作開展多樣化的交流活動等旨在實現全面細緻教育活動的組合手段,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下一頁: 大地震後凸顯出的日本教育的優勢與劣勢

關鍵詞

小學 寬鬆教育 新學習指導要領 國中 和田中校 綜合學習時間 思考能力 判斷能力 表現能力 培養 學習能力 社會課NEXT 學生 教師 代田 昭久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