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打造砂糖王國的新渡戶稻造

臺灣香港 歷史 文化

古川勝三 [作者簡介]

為臺灣製糖產業做出卓越貢獻

其後,新渡戶稻造整備了製造業的發展後續,1903年兼任京都帝大法科大學的教授而回到日本,但仍擔任臺灣總督府囑託(譯註:任期制官員),持續指導臺灣農業的發展。新渡戶回國後,先後歷任第一高等學校校長、東京帝國大學教授、國際聯盟副事務長、太平洋國際學會理事長;1933年,參加太平洋國際學會第5次大會後,在加拿大溫哥華突然倒下,於加拿大的維多利亞市,結束了71歲的生涯。

在新渡戶稻造的努力之下,臺灣的製糖公司發展興盛,但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經歷了巨大的轉變。臺灣的臺灣製糖、鹽水港製糖、大日本製糖、明治製糖等4間製糖公司的資產,由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府接受並且合併,1946年5月設立臺灣糖業公司。臺灣糖業公司自1950年代到1960年代,大量輸出砂糖產品,茁壯成長為臺灣的大型企業。臺灣糖業公司目前仍是臺灣最大的地主,以農場為主,在臺灣各地擁有廣大的土地。現在通稱為「臺糖」,為臺灣歷史悠久的企業,持續營運至今。

新渡戶稻造為臺灣製糖產業做出的貢獻,可由現在臺灣花蓮縣的花蓮觀光糖廠窺知,在糖廠的文物館裡,可以從影片解說和參觀工廠一窺當時製糖產業的歷史樣貌。2012年6月8日,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親手雕塑的新渡戶銅像,在花蓮觀光糖廠裡舉行安座儀式,彰顯他為臺灣製糖產業的功績。此外,許文龍先生也贈送銅像予新渡戶稻造紀念館和盛岡市,以回報其貢獻。

標題圖片:初秋的盛岡・新渡戶稻造誕生地,銅像(PRESS PIXTA)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新渡戶稻造 日本統治時代 後籐新平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後藤新平

古川勝三FURUKAWA Katsum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44年生於愛媛縣宇和島市,進入教育界擔任國中教師,1980年以日本文部省海外派遣教師的身分,在高雄市日僑學校任教3年。著有《臺灣之道:歷史與原住民族》、《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傳》、《日本人不可不知的「臺灣歷史」》、《愛臺日人系列第二部:KANO棒球隊名教練近藤兵太郎傳》。為促進日臺友好,目前在日本全國巡迴演講,並執筆「愛臺日人系列作」的第三部-磯永吉的一生。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