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臺灣的日本人系列:打造砂糖王國的新渡戶稻造

臺灣香港 歷史 文化

根據2016年的統計,砂糖生產量世界前3名依序為巴西、印度、中國,日本則是第49名,比起位居第66名的臺灣,日本的砂糖產量更多,但在日本仍然統治臺灣的年代,砂糖消費量的98%都仰賴進口。因此,當時的第4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以振興產業為臺灣殖民政策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施政在於推動糖業的獎勵政策,計劃在臺灣設立新型的製糖公司。而此政策的核心人物,就是新渡戶稻造。

著手進行臺灣製糖產業的改革

當時,三井物產接受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委託,派遣調查團至臺灣,進行製糖投資的研究,其後,三井物產在調查報告中認為,有鑒於治安等問題,要在臺灣發展製糖業非常困難。據此,三井物產要求高額補助金為投資條件,而臺灣總督府接受了此條件,於是三井在1900年12月,向95名股東籌募100萬日幣的資本額,終於創設「臺灣製糖株式會社」。

三井物產創設製糖會社時,臺灣總督府給付1萬2千日幣,隔年又給付了5萬5780日幣的補助金。由此應該可以得知總督府多麼希望能推動製糖產業。而獲得高額補助金的三井物產,在臺南縣橋仔頭庄建造臺灣首座新式機械製糖工廠,並於1902年開始生產。以此為始,1903年12月,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也宣告設立(譯註:社址位於現在的臺南鹽水鎮岸內里),但卻無人有心進行大規模的改革,製糖產業的發展並不順利。擔任總督府技師被派遣來臺的新渡戶稻造,改變了當時的產業動向,為臺灣的製糖產業帶來了重大的變革。

下一頁: 先後赴美及德,成為日本首位農學博士

關鍵詞

日本 臺灣 新渡戶稻造 日本統治時代 後籐新平 台湾 日本統治時代 後藤新平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