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阪人和臺南人如此相像?——相互吸引的日臺古都交流

臺灣香港 文化

大洞敦史 [作者簡介]

相通的性格氣質與相似的歷史背景

若只是待人親切、物價便宜、食物好吃,那就不僅限於這兩個城市。但是臺南人和大阪人至彼此的城市時,覺得「氣味相投」之處在於性格氣質之外,更有其他相通的部分。具體而言,「自然地與陌生人攀談」、「在陌生的土地上也能大方地使用自己的母語」等,都是兩地的相通之處。

無論是大阪還是臺南,都是基於水運發達的港灣城市,也都是商業城市,我認為「自然地與陌生人攀談」的習慣,應該與此有關。大阪有「水都」的美譽,是一座擁有許多自然河川和人工運河的城市。而臺南從清領時期,便有稱為五條港的5條水路縱橫域內,與中國大陸之間的貿易往來極為興盛。由於天津條約的簽訂(譯註:清帝國與第一次英法聯軍的戰役中戰敗後,在1858年接連與俄國、美國、英法兩國於天津簽訂不平等條約,開放諸多通商港口,其中便包含臺南,史稱「天津條約」),臺南對外開港,西歐各國的洋行林立,許多外國人來臺南居留。貿易的基礎在於溝通能力。由於長期和外國人士交流來往,庶民之間也形成了一種開放的風氣。現在的觀光客對於大阪人和臺南人的親切度讚不絕口,背後的歷史淵源,其來有自。

在這裏我想介紹2首饒富趣味的歌曲,歌名為「道頓堀行進曲」和「臺南進行曲」。前者是昭和初期在關西地區的各松竹座(譯註:松竹株式會社所經營的劇場)裡,上演與歌曲同名的幕間劇(譯註:在戲劇演出的幕與幕之間上演的歌舞表演或滑稽喜劇,讓觀眾獲得片刻的休息,源自於15世紀的義大利宮廷劇)時所演唱的歌曲,筑波久仁子,內海一郎等歌手曾錄製唱片,成為全國知名的歌曲。

紅燈 藍燈 道頓堀的河面上戀愛燈光聚集閃耀不知為何 那間咖啡館 令人無法忘懷

(日比繁次郎作詞、塩尻精八作曲)

另一方面,「臺南進行曲」沿用「道頓堀行進曲」的旋律,新配上臺語歌詞,由1933年出生臺南的男性歌手林世芳,在1960年前半發表。順帶一提,「進行曲」和日語的「行進曲」都是march的同義詞。

舞場的霓虹燈 閃爍運河邊小船隻成雙對 良宵月光瞑懷念的美麗的 臺南的晚暝

(作詞者不詳)

作詞者應該是參考了原曲的歌詞,而保有著足以勾起浪漫鄉愁的情懷,以「運河」――也就是日本統治時期建造、連結港町安平和臺南街區的臺南運河――替換「道頓堀」這點相當有趣。歌詞的其他部分,也寫入曾是日本統治的繁華街市臺南銀座(譯註:臺南林百貨一帶當時稱為末廣通的街道,由於是主要幹道,相當繁華熱鬧,因此又稱「銀座通」),以及臺灣知名的代表性古蹟赤崁樓等地名,成為一首喚起往日臺南記憶的歌曲。

下一頁: 對自身所出的堅持及土地的認同

關鍵詞

大阪 臺灣 臺南 日本 台湾 大阪 台南

大洞敦史DAIDO Atsu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1984年生於東京,明治大學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2012年移居臺灣臺南市,蕎麥麵餐廳「洞蕎麥」經營5年後,設立「鶴恩翻譯社」。著書有《遊步臺南》(繁體書,皇冠文化)《臺灣環島―南風のスケッチ》,日譯書《フォルモサに吹く風》(福爾摩沙三族記)《君の心に刻んだ名前》(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台湾 和製マジョリカタイルの記憶》(台湾老花磚的建築記憶)等。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