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改變了日本——探索自行車聖地「島波海道」變革的背後

社會 臺灣香港

野島剛 [作者簡介]

2018島波海道國際自行車大賽 (CYCLING SHIMANAMI)剛落幕,與4年前相比,更加閃耀亮眼。4年前,現場的工作人員顯得緊張生澀,如今完全是駕輕就熟的模樣,行動俐落,有效率地引導超過7000位參賽者,沿途可以很放心地騎行。

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民眾在一旁熱情加油。6年前,當地的老伯伯和阿婆是面露不可思議的表情,眼神帶了些困惑。這次是拿出板凳坐在路旁,與附近居民圍在一起,每當集團通過時,一邊敲打加油道具發出聲音,一邊大喊著「加油!」對於遠道而來的參賽者而言,能夠聽到如此溫暖的加油聲真是令人感動。騎自行車的時候,總是使勁地踩著腳踏板全力前進,即使可以欣賞風景,也沒什麼機會和當地居民聊聊,可是有了他們的加油,整個心情都飛揚起來。

當地民眾為參賽者加油(攝影:野島剛)

島波海道的改變,背後當然有許多人的努力,而「臺灣」在裡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瀨戶內海的多島之美盡收眼底

島波海道自行車大賽從2014年開始,主辦單位是愛媛・廣島縣等地的日本地方政府和相關團體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每2年舉辦1次,今年是第3屆。國際大會4年舉辦1次,這次為2014年以來的第2屆國際自行車活動,對我而言,也是睽違4年的島波海道之旅。

島波海道是連結四國的愛媛縣今治市與本州廣島縣尾道市的跨海道路,全長約70公里。活動的最大樂趣就是能在高速公路盡情馳騁。舉辦自行車大賽時,封鎖了連結本州與四國的高速公路「西瀨戶自動車道(瀨戶內島波海道)」,參賽者可以騎行在寬敞車道上,享受在眼前展開的絕景「多島美」(意指坐落在瀨戶內海的島嶼群風光)。

能上高速公路為本賽之最大樂趣(攝影:野島剛)

大會準備了不同騎行距離的自行車路線,有針對初級者的短程路線,或者是70公里往返的最長程「COMPLETE SHIMANAMI 140」(約140km)等。尤其是今年首次規劃了從廣島方面出發的組別路線。雖然是連結愛媛和廣島的路線,在考量可容納的飯店及籌備活動的問題下,長久以來出發地點都設定在愛媛的今治,這次在廣島方面的強烈要求下,從尾道出發的路線終於實現了。

今年,筆者和來自臺灣的參賽者一同騎行新設的尾道出發路線,而且出發地的尾道市市長平谷祐弘也在隊伍裡面。這項自行車大賽的特徵之一,就是日本地方政府的首長會自發性地和一般參賽者共襄盛舉,當市民感受到行政方面的積極態度,也會帶動整體活動的氣勢。這次是利用臺灣自行車大廠捷安特(GIANT)的電動車,捷安特為了打入日本市場,從2019年1月起發售搭載電池的電動輔助運動型自行車。要克服上下坡多且吹著強勁海風的島波海道,電動輔助自行車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大會早上6點開始,天色還沒亮,一行人連同自行車從尾道搭船前往出發會場。即使氣候溫暖的瀨戶內,也帶了些深秋的涼意。但是,在騎行的過程中,太陽出來了,隨著氣溫逐漸上升,身體也開始冒汗。70公里的路線途中設有數個補給站,可以在休息的片刻品嚐當地特產,如柑橘汁和魚板等,種類相當豐富。難得有運動的機會,但是大會結束後,體重沒減反而增加了,真是苦惱啊。

早上6點平谷市長(右前者)與參賽者一起從起點出發(左)和補給站的狀況(右)(攝影:野島剛)

自行車帶來的健康、人生價值及友情

如上述,擁有「多島美」頭銜的島波海道,能夠銳變為世界中名列前茅的自行車聖地,原動力來自於臺灣。2012年,愛媛縣知事中村時廣在摸索如何活用自行車來振興觀光的策略,於是訪問了自行車旅遊蓬勃發展的臺灣,到GIANT總公司與創辦人劉金標董事長(時任)會面。

那時候,劉董事長說的一席話,帶給中村知事不小的衝擊。

「自行車運動有益健康,是人生的價值,也會孕育友情。」

中村知事回憶,在那之前只是考慮舉辦個純粹是運動性質的自行車活動,才發現到原來自行車帶來的社會貢獻不僅僅是振興觀光。

2020年東京將舉辦奧運,想必會帶動日本的觀光熱潮。現在,大致上可分為兩個潮流,一個是東京・大阪・京都等地的都市觀光,另一則是北海道、東北、北陸、中國、四國、九州・沖繩等的地方觀光。都市觀光以團體觀光為主,主打購物和美食。另一方面,地方觀光則要靠各自獨特的魅力來吸引觀光人潮,估計在地方上會引起激烈的觀光客爭奪戰。

北海道的自然之美當然不在話下,沖繩作為南國的度假勝地也別具一格,但是其他地方儘管在歷史或文化上拼命強調自己與眾不同,對於不太熟悉日本的外國人來說,也許看起來沒什麼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伴隨著充實的周邊設施與服務的自行車旅遊,將會成為吸引外國人的一大魅力。

其實,現在世界上熱門的新興觀光型態之一就是自行車旅遊,因為既環保又健康,也可以充分地享受美食和風景。而自行車運動的效果正如劉董事長說的「健康、人生價值、友情」。

下一頁: 各地起而效仿,投入自行車運動以帶動人潮與觀光

關鍵詞

觀光 自行車 臺灣 島波海道 自行車旅遊 Cycle Tourism 台湾

野島剛NOJIMA Tsuyoshi簡介與署名文章

新聞工作者。大東文化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68年生。上智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在讀期間,曾赴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師範大學留學。199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後留學於中國廈門大學。曾任新加坡分社長、臺北分社長、國際編輯部副部長。「朝日新聞中文網」創辦人兼總編。2016年4月開始成為自由媒體人。不僅擅長現代中華圈的政治文化報導,還以徹底的歷史問題採訪而聞名。著書有《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聯經出版)、《銀幕上的新臺灣:新世紀臺灣電影裏的臺灣新形象》(聯經出版)。《故宮90話:文化的政治力,從理解故宮開始》(典藏藝術家庭)、『何謂臺灣』(築摩新書)、『臺灣為何能防備新型冠狀病毒』(扶桑社新書)、『新中國論 臺灣香港以及習近平體制』(平凡社新書)等。官網:野嶋剛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