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臺灣和牛的原點「見島牛」
文化 臺灣香港-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距離山口縣萩市40公里遠的見島,地處山口縣最北端,是座周長僅約14公里的小島。這裡的「見島牛」被視為和牛的源頭,是獲得日本國家指定的「天然記念物(自然紀念物)」。在牛隻品種中同樣獲得指定的,還有鹿兒島縣口之島野生的「口之島牛」,但若單論養殖牛就只有見島牛。
據說從亞洲大陸輾轉來到日本列島的印度牛隻是和牛的源頭,牠們在日本的氣候風土薰陶下,逐步確立起今日所見的和牛特徵。現在,和牛種指的是黑毛和種、褐毛和種、日本短角種、無角和種這4種牛種,其中又以佔95%的黑毛和種尤多,此即一般所稱的和牛。松坂牛及神戶牛等知名的牛,是黑毛和種和外國品種的交配種。
歷史記錄顯示,見島牛在過去曾一度決議要與外國品種配種。身為農業經濟學者的山口女子大學前校長中山清次在著書中如此記載:「明治中期時,見島曾打算改良見島牛,試圖引入達旺牛(Devon)──改良和種的島根縣產種雄牛──進行配種,但改良計劃沒多久便喊停,原生種見島牛又一次得以保存下來。」中止計劃的原因不明,但結果讓純種的見島牛得以留存,可謂奇蹟。
源興牛與見島牛的血緣關係
臺灣在2017年鬆綁了日本和牛的進口限制,民眾得以接觸到日本各地的名貴和牛,一時蔚為風潮。當此之際,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培育出臺灣和牛「源興牛」的消息,在2017年秋天喧囂直上。(注:由於澳洲亦大量養殖源自日本的和牛種,並獨佔海外市場,故日本產和牛表記為「和牛」,外國產和牛則標記成「Wagyu」以作區別。此處沿襲臺灣的表記方式直接記作「臺灣和牛」)
李先生本身是農學博士,他在戰後收購了日本時代由日本本土帶至今之陽明山放養的19頭黑毛牛,並移至花蓮開始飼育。他按自己三芝老家的寓所「源興居」取名,將之命名為「源興牛」,並在一番調查過後有了驚人發現:原來源興牛的DNA竟與見島牛最為相近。換言之,山口縣萩市見島的「見島牛」,恐怕就是李先生飼育的「源興牛」之祖。
自古以來就有「防人」定居耕作的見島
2018年7月,我從山口縣靠日本海側的萩港出發,搭乘叫做「おにようず」的交通船前往見島。「おにようず」漢字寫作「鬼楊子」,意指一種見島傳統風箏,人們在家族後嗣誕生的那年年底,會畫一張六張榻榻米大的鬼臉風箏往天空放。我一想到即將見到夢幻般的「見島牛」,心情也不禁像風箏一樣飛揚。
見島漸漸浮現在前方時,灰色的雷達設施也跟著映入眼中。見島後方就是韓國、北韓、俄國與中國,這讓我真切體會到,從日本往亞洲大陸看去,見島是僅次於對馬的最前線。見島自古以來就是日本與亞洲大陸的交易中繼地,根據文獻顯示,起碼自西元6世紀起,便有由大和朝廷派駐的「防人」在這裡生活。即便時代更迭,防人換成了自衛隊,這座島嶼在地理上扮演的角色仍如往昔,不曾改變。
石井里津子仔細走訪日本各地農村,撰有許多關於地域文化及農業的著作,她在《千年田地》(暫譯,由旬報社於2017年出版)一書中陳述:位於見島西南方,被稱為「八町八反」的田地,其實是西元6~7世紀時留下的「条理」(耕地單位,依當時中央政府戶籍規定制定),1300年來這片見島的「条理」幾乎維持著原本的模樣,是「奇蹟似的田地」。見島牛的祖先或許就是因農耕之用,跟著水稻技術一起傳入這座島嶼的吧。見島牛在這座見島上,與人們共同生息,成為日本原生品種留存至今,真可說是「千年之牛」。
見島傳統牛市的販售及臺灣航路
踏上見島的土地,我在見島牛保存會會長多田一馬先生的帶領下,抵達依傍著一座丘陵的共同牧場,看見被餵養地健健康康的見島牛。見島牛在1967年曾一度瀕危只剩33頭,後來成立了保存會,到2018年的今日已復育至87頭。每一隻牛都是自然交配下誕生的,體格雖小但十分精壯,漆黑光亮的毛色加上晶潤的雙眼相當討人喜愛。牠們的前肩部十分發達,呈倒三角狀,即便島內地勢梯田林立仍能俐落迴轉。據說牠們的性格十分聰慧,能懂得人們的意思,而且刻苦耐勞。至於和牛極具特色的肉質,多田會長表示「見島牛『連腳尖都是霜降』」,而箇中原因則在於海風替牧草帶來豐富的鹽分與礦物質。我拿出臺灣和牛「源興牛」的照片給多田會長過目,他驚訝地說:「跟見島牛好像欸!」詫異地指出雙方體格與牛角都十分相似。
據說在1928年被指定為「天然記念物」以前,見島會舉辦牛市,販售雌雄成對的見島牛。臺灣的日本統治時期始自1895年止於1945年,換言之,有充裕的時間供源興牛的祖先們來臺。除此之外,當年鄰近山口縣的北九州港口門司港,跟臺灣的基隆港之間有「臺灣航路」相連。或許當年,牠們是從見島運往本土的萩市,然後轉赴門司港,以船運送往臺灣基隆港,最後抵達陽明山放養也說不定。附帶一提,根據李登輝基金會肉牛BLUP研究中心於日本畜產學會誌所發表的論文指出,「源興牛」多年來在臺灣的氣候中生長,如今已脫離黑毛和種以及過去曾配種過的歐美品種,發展出堪稱為「臺灣原生種」的專屬特徵。
島農高齡化,後繼人手不足
見島牛只有在島上的單獨個體會被視為「天然記念物」,且由於該項規定不適用於島外,故每年會有約10頭的公見島牛被運往本土養牛場,養大後當作肉牛出售,是100克進貨價3000至4000日圓的稀有和牛。只不過飼育見島牛的開銷相當龐大,光靠國家補助並不足夠,故販售收入用於填補資金缺口,幾乎沒有什麼利潤。除此之外,見島牛在反復地近親交配之下,配種變得一年比一年艱難,想靠數量稀少的見島牛維持生計,難度相當高。而對保存會來說,最頭大的問題莫過於後繼人手不足。島上農家漸趨高齡化,即便是千年田地・八町八反也不乏已無人問津的棄耕地。
八町八反靠海的那一邊有著「Jikonbo古墳群」,是古時那些身負防人之職,開始於見島耕作稻米的人們永眠之地。觀光協會的天河保義先生告訴我,以前島上的人都說那裡是「地公墓」,據說是臺語對墳墓的稱呼。包括巨大風箏「鬼楊子」在內,這些種種都讓我體會到,見島的確深受亞洲大陸以及南方黑潮文化的強烈影響。
《參考資料》
- 《SNPマーカーを用いた台湾牛種と黒毛和種および欧米種との遺伝的関係の解析》(暫譯:使用SNP marker分析臺灣牛種與黑毛和種及歐美種之間的遺傳關係)/日畜會報89・2018/李登輝・王燕軍・中村佐都志・長嶺慶隆(李登輝基金會肉牛BLUP研究中心)
- 《千年の田んぼ》(暫譯:千年田地)/石井里津子/旬報社
- 《牛道をあゆみて~和牛経営調査紀行》(暫譯:走在牛道上~和牛經營調查紀行)/中山清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