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妙的臺灣・香港關係

政治外交 臺灣香港

林泉忠 [作者簡介]

臺駐港代表懸空的意涵

回歸中國之後的香港與臺灣究竟是什麽關係?

它,既可能是中國大陸與臺灣關係的晴雨表,也可能是兩岸關係的緩衝劑。目前臺灣駐港代表與香港駐臺代表同時「懸空」,港臺的政治關係似乎正在重現2000年陳水扁執政初期的微妙與詭譎氛圍。筆者於日前拜會臺灣大陸事務委員會(陸委會),主任委員陳明通高度肯定北京過去在處理臺港關係上「留有一手」的靈活思維。如何繼續善用港臺特殊關係的彈性空間,考驗北京的智慧。

所謂的臺灣駐港代表,正式稱謂是臺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駐香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在陸委會的官銜則是「香港事務局局長」,是中華民國(臺灣)駐港最高官員。在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入主總統府後,北京基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而停止了馬英九時期開啓的兩岸官方即國臺辦(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及陸委會主委的互訪,也中斷了代理兩岸事務的「兩會」即北京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與臺北的「海峽交流及基金會」(海基會)的高層對話。然而,在兩岸政治關係趨於「冰冷」的情勢下,北京仍然允許蔡英文政府的駐港官員在2016年5月20日之後留任,駐港辦事處也如常運作。

就此點而言,其實也彰顯了北京處理香港與臺灣關係的靈活與彈性。

弔詭的是,兩年後的臺港關係卻出現了頗爲納悶的氣氛。2013年馬英九時期派駐香港的嚴重光代表,在延任多次後,已於2018年7月底任期屆滿返臺。陸委會於同年6月敲定新任香港事務局局長將由盧長水出任,並於6月25日將辦理簽證所需相關文件交予香港特區政府,然而直至本文出版之前,仍未獲港府批出簽證。

根據以往程序,臺灣駐港主要官員在臺灣政府發出人事派令後,會將相關文件提交香港特區政府內地與政制事務局,港府則依據回歸後處理香港與臺灣關係的「錢七條」,將相關要件呈交國臺辦,獲准後始由港府批出工作簽證。此次簽證遲遲下不來,顯然是停留在國臺辦的處理階段。

下一頁: 臺港之間難得的官方關係

關鍵詞

中國 日本 臺灣 國際關係 香港 台湾 香港 中国 香港 中国

林泉忠LIM John Chuan-Tiong簡介與署名文章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委員及兼任副教授。歷任琉球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准教授、東京大學兼任講師、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富爾佈賴特學者、北京大學歷史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國際關係,側重中日臺關係、琉球研究、釣魚臺問題研究、兩岸三地關係等。已出版專著《「邊陲東亞」之認同政治:沖繩、臺灣、香港》、《誰是中國人?透視臺灣人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21世紀視野下的琉球研究》(主編)及學術論文三十餘篇。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