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屬於定居國,也不全然屬於國籍國的人們——在血統主義的日本和臺灣之間生存的「中華民國華僑」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就算定居超過百年,仍為外國籍的日本居民

所謂「在日華僑5世」指的是哪種人呢?雖然曾祖父母百年前就從中國大陸或臺灣來到日本,但其子女後代目前仍持有「中華民國國籍」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筆者周遭就有這樣的人。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狀況?那是因為日本、臺灣,或是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的國籍法,採用的是承繼雙親國籍的血統主義。

以前,擁有原國籍的在日華僑儘管定居日本,也習慣和同國的人結婚;因此,華僑之間的婚姻,無論子嗣繁衍經過多少代,也無法取得日本國籍;此外,1985年以前的日本,採取的是父系血統主義,就算母親或祖母是日本人,也無法獲得「日本國籍」。由於這樣的歷史因緣,1985年以前出生的在日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擁有者之中,有些人的母親或祖母縱使是日本人,也沒有「日本國籍」。若本人從未住在中國,第一語言當然就是日語。不僅日本,在國籍法採用血統主義的國家之中,都有這樣的共通現象。

採取血統主義的國家因為重視血統傳承,就算整個家族已在日本定居超過百年以上,只要仍擁有國籍,就可以取得該國的護照。因此,從「純日本人」(或是「純臺灣人」)――沒有國外血緣關係的人――的感覺來說,很容易就會認為那個人無論何時都可以回到「母國」吧。但是,就算擁有母國的國籍,因為全家人已經在國外定居生活超過數十年之久,時常出現母國的戶籍裡,未登載後世子女的情況。這在擁有戶籍制度的日本和臺灣,演變成攸關當事人人生的嚴重問題。

下一頁: 何謂中華民國的「無戶籍」國民?

關鍵詞

中國 日本 臺灣 華僑 國籍 台湾 中国 華僑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