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和近代日本:為現代日本基礎設施奠基的「長州五傑」

歷史

明治維新前不久,5名長州藩士受藩主之命,秘密前往英國。他們學習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和制度,為日本的現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現代日本是主要的開發國家和世界僅有的幾個經濟大國之一。這一路走來,日本經歷了許多階段。可以說,明治維新之後的現代化進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日本的現代化是如何實現的呢?筆者決定從推進社會基礎設施建設、為現代國家奠定基礎的長州五傑來思考這個問題。

幕末的秘密出航和長州五傑

長州五傑是指,在極難出國的幕末,於1863年5月從橫濱出發,秘密出航前往英國留學的伊藤博文、井上馨、井上勝、遠藤謹助和山尾庸三這5名長州藩士(藩的武士——譯註)。他們立志要在西方學習技術,成為「活著的器械」(*1),以此有利地推動長州藩開展的攘夷運動,也為與各國長期交流做好準備。

5人在英國學習外語,參觀各種設施。當開始在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分析化學時,他們獲知外國攻擊長州藩下關的消息。於是,伊藤和井上馨滯留數月後便回國了。剩下的3人還選了其他理科課程。1866年初,遠藤踏上歸程。井上勝取得倫敦大學學院的畢業證後,還去了鐵路和礦山的工作現場。山尾前往格拉斯哥,作為實習生在造船廠工作,晚上則去安德森學院(現在的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譯注)學習技術和知識。1868年11月,井上胜和山尾一起回到了日本。

長州五傑(萩博物館藏)。遠藤謹助(左上):在近代造幣事業的起步階段做出巨大貢獻的「造幣之父」 井上馨(左下):推動大藏省(現在的財務省——譯注)初期建設,因鹿鳴館外交而著名的「外交之父」 井上勝(中間):主導在日本引進並擴建鐵路的「鐵路之父」 伊藤博文(右上):成為首位內閣總理大臣,傾力制定《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內閣之父」 山尾庸三(右下):創立了統管鐵路、電信、造船等的工部省,為設立工部大學校而傾注全力的「工學之父」(「」內的稱呼來自長州五傑表彰碑。以下標題()內的稱呼亦同)

(*1) ^ 引用自《井上馨相關文書》(國會圖書館憲政資料室收藏)

下一頁: 「內閣之父」伊藤博文和「外交之父」井上馨活躍於政壇

關鍵詞

明治維新 西鄉隆盛 幕末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