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as Yotaka的「豊」絕非「夜鷹」——從姓名標記事件思考多元社會和文化

社會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栖來光 [作者簡介]

首任原住民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的姓名英文表記,造成熱議。習慣中文姓名稱呼的臺灣社會,由多數漢族組成的民眾,對於「原住民正名運動」的理解似乎仍停留在表面。名字背後的文化與語言,乃至歷史脈絡,需要更進一步的思索與包容。

阿美語受日語影響的語言背景考察

理解這個現象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Amis(Pangcah)語母音使用方式的類推。也就是說,Kolas祖父在轉換日語的「豊(ゆたか)」寫成羅馬拼音的時候,有可能是混用了「ゆ(譯註:日語發音為「yu」)」和「よ(譯註:日語發音為「yo」)」,才會變成現在的狀況。

Kolas Yotaka有Amis(Pangcah)的血緣,Amis(Pangcah)語的母音中雖然有u和o,但使用上無明確的區分,時常相互混用,語言學者在研究中已指出此現象的普遍存在。

語言學者前田均的論文《台北縣政府『阿美語圖解實用字典』中從日語而來的借用語》之中,介紹了大約100個左右受到日語影響的Amis(Pangcah)語名詞,其中如同將「Yutaka」標記為「Yotaka」一樣,母音u→o的例子可說是屢見不鮮。

  • 神父 simpo  神父(shinpu)
  • 婦人會 focigkay 婦人会(fujinkai)
  • 護士 kagkofo 看護婦(kangofu)
  • 橡膠 komo ゴム(gomu)
  • 拖鞋 solipa スリッパ(surippa)
  • 管子 cyofo チューブ(tyubu)
  • 桌子 cokoi つくえ(tsukue)
  • 公車 paso  バス(basu)
  • 褲子 panco パンツ(pantsu)
  • 梅 omi 梅(ume)
  • 蝸牛 katacomoli かたつむり(katatsumuri)
  • 櫻花 sakola さくら(sakura)
  • 百合花 yolinohana ゆりのはな(yurinohana)
  • 南部鯉 nanpokoy 南部鯉(nanbugoi)
  • 駱駝 lakota ラクダ(rakuda)
  • 練武 limpo レンブ(renbu)
  • 公務員 komoing 公務員(koumuin)

※以上依序為中文、Amis(Pangcah)語、日語(日語羅馬字),底線所示為母音u→o之處。

原本是日本名字,但使用與日語不同的標記方式,並且代代相傳,這證明了「Yotaka」這個帶有「豐饒」意義的名字已經成為Amis(Pangcah)語的一部份,以及顯示出獨特的民族自我認同。

此外,對於Kolas的誹謗中傷,明顯地因為她身為女性才會延燒擴大,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可以說是利用日語和日本文化,嚴重侵犯了女性以及原住民的人權。

原住民正名運動之異文化與語言理解的真義

名字和語言之中蘊含著使用者的尊嚴和文化,無論哪個族群的語言都一樣。在這次事件中,我的母語日語,被惡意使用於誹謗中傷Kolas Yotaka,讓我感到日語和日本文化受到蹂躪與傷害,但或許這是日本人過去曾經剝奪他人的語言和文化的報應吧。

為防止將來重蹈覆轍,不僅是臺灣人,日本人也應該去思考此事件,可謂意義重大。尊重他人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也意味著珍惜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在這層意義上,誹謗中傷Kolas的人,或許也正在傷害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標題圖片:2018年7月就任於臺灣行政院新發言人的Kolas Yotaka,出身於臺灣原住民Amis(Pangcah),也是首任原住民出身的行政院發言人,2018年7月25日,臺灣臺北市行政院(時事)

關鍵詞

臺灣 原住民 正名運動 身份認同 日本 台湾

栖來光SUMIKI Hikari簡介與署名文章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

系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