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as Yotaka的「豊」絕非「夜鷹」——從姓名標記事件思考多元社會和文化
社會 臺灣香港 政治外交- English
- 日本語
- 简体字
- 繁體字
- Français
- Español
- العربية
- Русский
我的名字是「ひかり」,羅馬拼音寫作「Hikari」。
這個字的意思為「光」,是我父母幫我取的名字。對外國人來說可能有點拗口,英語母語者常常會在中央的「ka」加重語調,唸成「ke-a」;而對臺灣人來說,開頭的「Hi」不太好發音,容易唸成「I-ka-ri」,因此初次見面時,我都會用中文請對方叫我「光子」(原本的名字「光」不好發音,所以加上「子」)。但先前採訪泰雅族之際,如同往常,報出自己的名字「光子」,對方卻跟我說,「請告訴我妳的名字真正的唸法」,讓我有點訝異。
到目前為止,我單純因為方便「對方稱呼」,而使用著「光子」這個名字。但在泰雅族人的面前,則映照出我個人對於自己的名字有多麼遲鈍。那都是因為我這個「以日語為母語的日本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經歷過名字和語言被剝奪的艱難處境,毫無自覺地活到現在的關係。
不同於漢族姓氏的思考,原住民的名字與語言之傳承脈絡
2018年的現在,臺灣的原住民約有56萬人,占總人口2%,共16族群生活在這個島嶼。臺灣是他們原本居住生存的土地,但漢人移居,接著成為日本領土,之後更多從中國來的人和國民黨一同遷移至臺灣。歷經清朝、日本統治期、國民黨政權,在統治者的政權轉移之中,被迫依照當時情勢變更、同化的,正是原住民族的「名字」和「語言」。
1980年代,伴隨著臺灣民主化的步伐,原住民的權利促進運動正式展開,其中最主要的是「恢復土地和個人的傳統名稱運動」(原住民族正名運動)。
這個運動的成果是「姓名條例」終於獲得修正,1995年開始原住民可以選擇自己傳統的名字登記。大約與我同齡的原住民族,可以說是在反覆思考自己名字的身份認同,度過了青春歲月。
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中,不像深受儒家影響的日本人和漢人一樣有「姓氏」的概念,而是多以「自己名字+母親或父親的名字+土地或自然的相關稱呼」來取全名,名字之中刻印了對孕育自己的土地的自豪,以及和先祖的傳承連接,也是個人身份認同之所在。所謂「正名運動」,就是原住民族的人們取回自己的名字,恢復民族榮耀和身份認同的運動。
Yotaka與Yutaka之網路爭議與惡意解讀
事情便是發生在這個「正名運動」的脈絡之中。
新任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為Amis(阿美族)人(Pangcah[邦查],譯註:Kolas為花蓮玉里Amis),希望大家能理解為何以羅馬拼音而非漢字標記自己傳統的原住民名字,但有人以Google翻譯將Kolas Yotaka名字中的「Yotaka」翻譯成日語的「夜鷹(夜行性候鳥)」,並說明在日語中有「妓女(私娼)」之意,這類文章在臺灣的SNS社交網站上廣為流傳,而在Kolas的相關新聞頁面和其個人臉書上也出現大量留言,誹謗中傷她的名字。
Kolas本人曾在訪談中說明過,「Yotaka」這個名字繼承自她的祖父,她的祖父在日本統治期曾取名「豐(ゆたか,以日語的羅馬字標記為“Yutaka”)」。
但是網路上針對這個說明的批判卻更加熾烈,出現了「豊的羅馬拼音是Yutaka才對,並不是Yotaka,日本人將臺灣原住民命名為『妓女』,進行殘暴的統治」等等,明顯是針對日本人的惡意中傷。
從歷史來看,目前原住民身份認同被剝奪的狀況,日本人的確是當事者之一,日本統治臺灣時許多原住民受到波及而失去生命,受到歧視,也是事實。目前臺灣進行中的「轉型正義」的延長線上,無疑地,也是日本人必須正視的重要問題。
但截至目前為止,依據過去參閱的原住民族相關研究和口訪資料,日本人惡意地將原住民取名為「妓女」或是類似名字的案例,則是前所未聞(若發現類似的例子,請務必與我聯絡)。更進一步來說,在網路上被熱議的「夜鷹」就是「妓女」這樣的語意,在日本非眾人皆知,這個字在現在日本社會之中等同於「死語」(譯註:曾經存在但大眾並不使用的用語),只能說Google翻譯的語言轉換機能有所偏差。
阿美語受日語影響的語言背景考察
理解這個現象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Amis(Pangcah)語母音使用方式的類推。也就是說,Kolas祖父在轉換日語的「豊(ゆたか)」寫成羅馬拼音的時候,有可能是混用了「ゆ(譯註:日語發音為「yu」)」和「よ(譯註:日語發音為「yo」)」,才會變成現在的狀況。
Kolas Yotaka有Amis(Pangcah)的血緣,Amis(Pangcah)語的母音中雖然有u和o,但使用上無明確的區分,時常相互混用,語言學者在研究中已指出此現象的普遍存在。
語言學者前田均的論文《台北縣政府『阿美語圖解實用字典』中從日語而來的借用語》之中,介紹了大約100個左右受到日語影響的Amis(Pangcah)語名詞,其中如同將「Yutaka」標記為「Yotaka」一樣,母音u→o的例子可說是屢見不鮮。
- 神父 simpo 神父(shinpu)
- 婦人會 focigkay 婦人会(fujinkai)
- 護士 kagkofo 看護婦(kangofu)
- 橡膠 komo ゴム(gomu)
- 拖鞋 solipa スリッパ(surippa)
- 管子 cyofo チューブ(tyubu)
- 桌子 cokoi つくえ(tsukue)
- 公車 paso バス(basu)
- 褲子 panco パンツ(pantsu)
- 梅 omi 梅(ume)
- 蝸牛 katacomoli かたつむり(katatsumuri)
- 櫻花 sakola さくら(sakura)
- 百合花 yolinohana ゆりのはな(yurinohana)
- 南部鯉 nanpokoy 南部鯉(nanbugoi)
- 駱駝 lakota ラクダ(rakuda)
- 練武 limpo レンブ(renbu)
- 公務員 komoing 公務員(koumuin)
※以上依序為中文、Amis(Pangcah)語、日語(日語羅馬字),底線所示為母音u→o之處。
原本是日本名字,但使用與日語不同的標記方式,並且代代相傳,這證明了「Yotaka」這個帶有「豐饒」意義的名字已經成為Amis(Pangcah)語的一部份,以及顯示出獨特的民族自我認同。
此外,對於Kolas的誹謗中傷,明顯地因為她身為女性才會延燒擴大,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可以說是利用日語和日本文化,嚴重侵犯了女性以及原住民的人權。
原住民正名運動之異文化與語言理解的真義
名字和語言之中蘊含著使用者的尊嚴和文化,無論哪個族群的語言都一樣。在這次事件中,我的母語日語,被惡意使用於誹謗中傷Kolas Yotaka,讓我感到日語和日本文化受到蹂躪與傷害,但或許這是日本人過去曾經剝奪他人的語言和文化的報應吧。
為防止將來重蹈覆轍,不僅是臺灣人,日本人也應該去思考此事件,可謂意義重大。尊重他人的語言和文化,同時也意味著珍惜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在這層意義上,誹謗中傷Kolas的人,或許也正在傷害自己的語言和文化。
標題圖片:2018年7月就任於臺灣行政院新發言人的Kolas Yotaka,出身於臺灣原住民Amis(Pangcah),也是首任原住民出身的行政院發言人,2018年7月25日,臺灣臺北市行政院(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