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扎根的日本人系列:分享認識臺灣的喜悅——作家、採訪統籌・片倉真理

生活 臺灣香港

片倉真理 KATAKURA Mari

臺灣常駐作家。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系畢業。1999年開始在臺北生活。除了撰寫、製作有關臺灣的書籍之外,擔任雜誌的採訪統籌工作。走訪臺灣各地,從料理、甜點、文化、人物、歷史等廣泛領域進行採訪工作。著作有《台湾探見 Discover Taiwan~ちょっぴりディープに台湾(フォルモサ)体験》(Wedge)(台湾探見—Discover Taiwan),與臺灣生活資訊雜誌《悠遊台湾》(悠遊臺灣)撰稿。共著有《台湾旅人地図帳》(Wedge)(臺灣旅人地圖冊)、《食べる指差し会話帳》(資訊中心出版局)(吃的指示會話冊)等。雜誌《& Premium》(Magazine house)中負責<片倉真理的臺北漫遊指南>的連載。此專欄已邁入第4年。《CREA Web》中也有連載<片倉真理的忐忑臺灣禮品>。目前有開設「片倉真理的臺灣探見」部落格。

細心感受臺灣每片土地的獨特風景和氛圍

311東日本大地震以後,日本人對臺灣的關心急速高漲,反覆拜訪臺灣的遊客也迅速增加,到目前為止以臺北及其近郊、高雄、臺中等特定的人氣觀光地已經無法滿足,把觸角伸到鄉下地方的遊客層也在穩定增加。尤其是最近幾年,臺南觀光蔚為熱潮,出版了不少以臺南為主的單行本、旅遊指南和雜誌。關於臺灣地方都市的魅力,片倉如此說道:

「我喜歡每片土地瀰漫著不同的氛圍。例如,嘉義這個地方,長久以來不過是臺北到高雄或臺南時的路過之處,可是實際上漫步其中的話,就會注意到可以稱為『嘉義style』的獨特文化。說到嘉義的『雞肉飯』,用的不是雞肉,而是火雞肉。而被稱為『涼麵』的卻是常溫的乾麵,其他地方通常都只用芝麻醬,嘉義甚至會加上美乃滋。特色甜點『豆漿豆花』的發源地其實也是嘉義。」

片倉關心的不只有都市,她溫柔的視線也投向旅遊指南裡面不曾出現的小鎮或村落。雲林縣土庫鎮的媽祖廟裡,也一起供奉日治時代從群馬縣吉祥寺帶來的觀音像;彰化縣社頭鄉的車站前,有當地興盛的地方產業──襪子觀光工廠的「襪之鄉博物館」;以苗栗縣白沙屯為據點的媽祖遶境,是在媽祖神轎上裝GPS來追蹤等,有說不完的趣聞。在片倉進行採訪時,一旁可以看到丈夫佳史拿著相機拍照的身影。在新書《台湾探見》裡面刊載的照片,也是出自佳史之手。

媽祖遶境(提供:片倉佳史)

「外子是我寫作上的前輩,也扮演著提供建言的角色。即使是同一件事,兩個人看的角度不同,反而是他提醒了我,拓寬了我的視野。配合我的文字,有他幫忙拍照,成為我的一大助力。」

在採訪年長者的現場,很多時候同性別的訪問者,對方比較會敞開心扉暢談,片倉夫妻倆一起採訪的優勢在於產生互相彌補的效果,兩個人簡直就是「如魚得水」的好搭擋。原本任職民間企業的業務,沒有特別下定很大的決心就踏上臺灣這塊土地的片倉分享了在臺灣生活的訣竅。

「在臺灣過日子就是順其自然吧。不用過於繃緊神經,珍惜遇到的每一個緣分,偶爾則必須把日本人重視的計畫性或堅持先擺一邊。我想引用主辦雜誌兼設計工作室的『小日子』社長劉冠吟的話:『比起挑戰新事物失敗了,在臺灣更稱讚勇於挑戰的精神』,我想這就是這塊土地的氛圍。」

提供:片倉佳史

片倉反覆提及「臺灣是蘊藏神秘力量的土地,讓人想要分享它的魅力」。接受外國人或是旅人的門檻低而且富有包容心。遇到想知道的問題而尋求答案時,通常會迎刃而解,可以活得很輕鬆自在。片倉在強調這般的臺灣魅力的同時,對於每一個主題她都很細心地挖掘,介紹店鋪背後隱藏的店主想法,在那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對鄉土的情感,讀者透過她的文字提供的線索,可以理解那塊土地的氛圍。還有,她在文章裡描寫的對臺灣這塊土地以及生活在此的民眾,有著一貫的深刻共鳴和強烈情感。最後,我試問她的座右銘。

「既是警察用語,也是我們夫妻倆奉行的圭臬,就是『現場百回』這句話。要到現場好幾次勘查之後,才有可能看出些什麼端倪。新書的書名《台湾探見》的『見』,也包含了這樣的想法。」

貫徹現場主義的採訪和作者豐富的感性互為表裡,以「分享認識臺灣的喜悅及學習的樂趣」為宗旨的作品,片倉今後也會繼續撩動許多想深入認識臺灣的讀者們的心吧!令人迫不急待等候她的下一本書。

片倉真理的著作和她協助編寫的書籍雜誌(提供:片倉佳史)

標題圖片攝影:片倉佳史

關鍵詞

觀光 日本 臺灣 日治時代 台湾 観光 日本統治時代

系列報導